带货|硅谷裁员潮下的华人码农( 三 )


去年实习时 , 科娅发现 , 周围很少有找不到工作的码农 。 亚马逊、谷歌、Meta这些大厂都在疯狂抢人 。

以Meta为例 , 扩招之下 , 开出的薪资在上升 , 招人的门槛却在放低 。 她提到 , 几乎没有实习经历的人 , 也能拿到Meta的Offer 。 工作三四年的人 , 跳槽到Meta , 可以拿到码农一般工作五年才能拿到的资深工程师的职位 , 对于同等技术水平的人 , Meta开出的薪资总包比市场平均能高30%左右 , 以至于前两年 , Meta给求职者们的印象是“人傻钱多” 。
科娅作为应届生 , 进入Meta时 , 也拿到了16万美元的年薪总包 , 包括12万美元的薪资以及4万美元的股票 。 据她了解 , Senior(资深人员)的薪资总包能够达到30万-40万美元 。
招聘力度一直比较大的亚马逊 , 更是对新人码农更加友好 。 市场需求以及高薪诱惑下 , 转行当码农成为潮流 , 这在美国尤其明显 。
相关数据显示 , 美国2021年平均年薪为5.3万美元 , 但码农的平均年薪能达到11万美元 。 根据GitHub相关数据 , 2022年全球程序员数量达9400万 , 去年同期为7300万 , 同比增长28% , 其中 , 美国程序员数量最多 。
然而 , 进入2022年 , 为了抑制大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 , 美联储开始采取货币紧缩政策 , 大幅加息 , 再加上疫情以及局部冲突等因素影响 , 三季度期间 , 科技巨头们的业绩表现集体“拉胯” 。 掉队最为严重的Meta , 和今年年初相比 , 股价下跌了大概70%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大厂们的发展战略也在倾向紧缩 。 码农们也渐渐清醒 , 市场红利正在消失 。
科娅一直关注着科技巨头的股价表现 , 因此在入职之前对裁员就有所预感 , “Meta股价跌得那么厉害、社交平台上关于业务组混乱的讨论也不少” , 只是没有想到 , 裁员来得这么快 。
上半年 , 硅谷中小科技公司的裁员动作来得更快 , 到下半年 , 从推特到Meta , 再到亚马逊 , 裁员在科技巨头中愈演愈烈 。
风暴中心的打工人们 , 甚至揣摩出了一套大厂裁员的套路 。 先是有大厂找Bain、BCG等咨询公司制定裁员方案的风声传出 , 接着有北美脉脉之称的Blind(北美匿名职场社交平台)等社交平台上的讨论便开始热闹起来 , 当一些权威财经媒体开始报道时 , 离最后的决定性时刻也就不远了 。
硅谷码农 , 准备过冬这场裁员潮中 , 留下的人在劫后余生中感到些许庆幸 , 但也无法安心 。 “领导打包票说你不会被裁 , 但可能领导连自己会不会被裁也不确定” , 肖楠说 。
大家都心知肚明 , 现如今早已没有绝对的安全 , 公司是否会有新一轮裁员尚未可知 , 而在当下 , 公司人手减少后 , 打工人们还得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 , 为了保住工作 , 只能加剧内卷 。
马斯克已经开始“强制”推特员工二选一 , 要么接受更高强度的工作 , 要么拿三个月的遣散费走人 。 这意味着 , 曾经有着“养老大厂”之称的推特 , 如今的工作变得不再轻松 。
在得知裁员消息后 , 张宁马上规划未来 。 面对第一次经历裁员 , 她表示 , 人到中年 , 只要平时不挥霍 , 合理投资理财 , 至少短期内压力不会太大 , “毕竟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期已经延续了这么多年” 。
被裁的“弃子”们 , 即便没有身份压力、经济压力 , 也难谈轻松 。 不过 , 很多人表示 , 会把这次被迫离开当成一个休息放松的假期 , 打算过完感恩节、圣诞节之后再继续择业 。
背负房贷压力的天禾 , 还没被裁员就开始盘算 。 权衡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 自己当前的优势是没有身份焦虑 , 但经济压力不小 , 如果夫妻两人双双被裁 , 只能开始消费降级 。 目前的存款可以支撑最多一年 , 消费降级后能撑的时间会长一些 , 但如果两年内找不到新工作 , 可能就得考虑卖掉房子搬离硅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