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车按下“快进键”( 二 )


同时 , 在自动驾驶方面 , 富士康也没有缺席 。 其布局技术及产品包括自动驾驶雷达感测技术应用、光达(LiDAR)产品 , 以及毫米波雷达应用 。
在鸿海科技日上 , 其在自动驾驶摄影镜头、光达产品的研发成果首次被展示 。 刘扬伟透露 , 鸿海目前已经具备毫米波雷达技术自主研发能力 , 预计年产能为两千万颗 , 并立下目标:要成为该市场全球前三大供应商 。
为扩大电动车业务 , 本月初 , 富士康与印尼方面进行谈判 , 计划在印尼为两轮和四轮电动汽车建立一个全面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 。
至此 , 富士康在造车产业链条上 , 已经完成了从上游供应链到生产环节的多项布局 。
此外 , 刘扬伟透露 , 富士康在中东地区的电动车专案也将于明年下半年正式启动 , 以乘用车为主 , 并专注开发软件和云端相关业务 。
明年上半年 , 鸿海将正式销售电动巴士 , 在大陆建立电池模组和换电站 , 扩大现有墨西哥车用工厂规模;明年下半年 , Lordstown将开始量产 , 在泰国建立生产工厂 , 启动中东地区电动车专案 。
在谈及富士康“多条腿”跑向电动车领域的原因时 , 多位汽车行业分析师给出了类似的观点: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下滑、苹果订单不断向其它果链公司分散 , 富士康需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
11月12日 ,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第三季度财报 。 财报显示 , 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370亿台币 , 销售额1.41万亿台币 。 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预计鸿海第四季度营收将同比下降 , 部分原因在于零部件短缺;预计零部件短缺将持续至2022年下半年 。
而针对汽车业务 , 刘扬伟已经对外公布了多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到2025年 , 基于MIH平台打造的电动汽车抢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到2026年前 , 电动汽车相关业务每年贡献营收1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96亿元) 。
据其估算 , 2025年到2027年间 ,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0万辆 。 这意味着 , 到2027年 , 全球电动汽车中将有300万辆新车被打上富士康的烙印 。
富士康造车按下“快进键”
文章图片
富士康造车按下“快进键”】鸿海科技日发布的ModelCSUV来源:鸿海提供
屡错屡搭的“顺风车”
而谈及富士康造车 , 不得不提到鸿华先进——富士康上个月推出的三款全新电动车型均隶属于鸿华先进 。
为了发展汽车业务 , 去年鸿海集团与裕隆集团正式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 , 资本总额为155.76亿元新台币 , 出资比例为51:49 , 双方表示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 , 共同发展汽车相关业务 。
裕隆集团董事长严陈莉莲透露 , ModelC及ModelE将归在裕隆集团纳智捷品牌下投产上市 。 “裕隆集团将成为富士康的第一个电动汽车客户 。 ”
在富士康的计划中 , 裕隆与富士康联合推出的第一个量产产品将于2023年在台湾销售 , 首款车型是ModelC , 旗下裕隆电能供应快充站 。
在汽车领域 , 裕隆集团是当之无愧的“老人” , 这家拥有近70年历史的台湾汽车制造商曾与东风集团合作 , 推出自主品牌纳智捷 。
然而 , 其在业界的口碑并不算好 , 与东风合资的公司东风裕隆已于去年正式破产清算 。 纳智捷车型也因质量不过关、高油耗等问题被吐槽是“披着电子外衣的高档拖拉机” 。
但其对富士康而言 , 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富士康属于典型的代工厂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 汽车产品相比手机更加复杂 , 供应链配套复杂 , 生产准入资质要求非常高 , 富士康缺乏类似的经验 。 ”王显斌对全天候科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