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风:互联网流量见顶,但5-7年内还有可能跑出下一个苹果( 二 )


最近几年 , 全球绝大部分经济体的增长是在缓慢下行的 , 技术的进步依然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 但是它改变我们生活的速度在小幅放慢 。 就比如大家都在讨论 , 摩尔定律是否还能在未来的10年20年持续生效?
虽然进入20世纪之后有了互联网 , 但实际对生活的改善并没有20世纪前那么显著 。 这是因为互联网并不是底层的应用技术 , 今天看到的电池技术、光伏技术、煤炭的利用技术、核电的利用技术早在五六十年前从底层技术理论角度来说已经很完善了 。 差别在于还是不是有一个新的迭代 。
以电动汽车为例 , 尽管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电动汽车 , 但实际上电动汽车是并没有在出行上革命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 电动汽车本质上并没有说就比燃油车开得更快 。
当然如果之后L4这个级别的应用成熟了之后 , 出行习惯、出行体验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善 , 但是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 。 所以过去10年到20年 , 虽然我们是在应用基础上有极大突破 , 但是在底层技术上 , 进步的速度是在逐步放缓的 。
反映到行业来看 , 科技互联网行业大家的关注点不是说要开发出来一个新的应用 , 或是开发出来一个全新软件或交互模式 , 而是能不能让已经成熟的交互模式或者应用占据到更大的市场份额 , 能不能把这个应用打磨到日益优秀 。
所以过去很长时间的FANNG行情就是大家开始认可这些已经有了成熟产品和模式的企业 , 他们在体验改善、在市场份额上有更好的表现 。
但是大家都在争论一个问题:创新的力度是不是有所放缓 , 比如对于苹果的争论已经持续很久 。 背后的逻辑是 , 整个行业的突破性 , 包括技术创新和整体的增长 , 尤其是由技术迭代带来的增长是边际下滑的 。
尤其在2017年以来 , 情况愈演愈烈 , FANNG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腰部或者尾部公司(的情况) , 过去几年硅谷创新公司冒尖的情况越来越少 , 这反映了整个互联网行业逐步走到一个接近于成熟的阶段 。
估值中枢趋于下行 , 向消费靠拢
如果说后面不再有新的技术突破 , 或者明显创新的话 , 估值会逐步趋向一个更合理的中枢 , 而不像以前那样给到40倍50倍的高估值中枢 , 互联网行业的估值中枢下行是当前行业趋势下确实会出现的情况 。
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开始变得不那么像互联网企业 , 商业模式更像一些传统行业 , 尤其是向消费行业接近 , 因而估值体系也在向消费行业靠拢 , 不再是过去行业破局者或者颠覆者的形象 , 更多是一个守城者 , 使得整个估值体系要从自下而上的维度要进行重估 。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 , 过去一段时间消费公司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 。 国外的消费公司其实是有两条增长逻辑的 , 其一是在国内 , 其二是在国内或者主要市场确立地位之后 , 向海外扩张 , 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奢侈品公司都会有第二增长曲线 , 第二曲线的弹性会比国内的增长曲线更大一些 , 最后形成一个全球品牌 。
之所以美国的消费品公司能够享有更高的估值也是基于这样一个估值体系 , 大家期待第二增长曲线 。 而一旦海外或者第二市场的突破出现停滞 , 杀估值就会很明显 。
行业利润并不丰厚 , 容错能力较强
从自上而下的逻辑看 , 不能否认 , 过去一段时间美联储加息对全球的估值压力非常大 , 尤其市场还是给互联网公司以成长行业的标签 , 那么在利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 成长型公司的压力是特别大的 。
原本都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利润非常丰厚 , 但其实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