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腾讯云副总裁顾伟:数字化共识在跨企业协同,建筑产业互联网进入深水区 | 36氪专访( 三 )


另一个是自上而下出发 , 先从整个业务系统或者应用场景的数字化开始 , 逐步去丰富数字化的覆盖程度 , 然后同步去打造底层的平台能力 。
我认为两种方式都可以 。 传统信息化强调的是在确定目标下 , 确定的成本与时间范围之内 , 得到相对满意的效果;而数字化建设是一个过程 , 看重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 以最有效的方式覆盖整个业务 。 这可能是和传统信息化建设不一样的地方 。
36氪:近半年 , 腾讯云在这个领域中的业务也发生了转变?
顾伟:最近我们与很多的客户做了深入的交流 , 正在推动团队做战略转型 。 过去我们专注在地产领域 , 如今转向更为广泛的产业链 , 专注于智慧建筑与不动产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 包括从住宅到城市更新的建设、运营 , 从新基建到新城建 , 发挥腾讯云连接力、技术力的优势 , 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
另外 , 我们也更加注重数字化服务于真实场景 。 相信你们一定也注意到了 , 最近腾讯联合埃森哲发布的《全真互联白皮书》 。“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 , 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 。 与元宇宙相比 , 全真互联更加强调数实融合 。
36氪:具体咱们在团队组织建设层面做了哪些思考与调整呢?
顾伟:整个腾讯政企业务线的战略是:深耕行业、培育灯塔、构建能力、协同生态 , 我们也是秉承着这个战略思想来设计我们的组织架构 , 行业团队聚集了产研-售前-销售-客户成功的全闭环的组织架构 。
组织形态决定了业务的生命力 , 我们的组织相对比较稳定 , 并且全闭环 。 我们也构建了面向多赛道的组织 。 具体针对不同的客群或需求 , 我们划分设立了四个主要的赛道 , 即智慧建造、空间智能、未来社区和数字化营销 。
这样设计 , 有以下两方面的思考:
一个是当下建筑产业互联网依然处于摸索的阶段 , 没有标准答案 , 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 我们认为只有全闭环的组织 , 才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无人区的问题 。
一个是贴近行业变化、国家政策的导向 , 例如“房住不炒”以及从大规模建设转向持有型物业的运营等做出的调整 。 另外 , 传统只有营销侧或者产研侧的团队 , 很难从机制上把整体拉通 。

02 聊实践:鼓励合作与被集成 , 追寻更健康的分工模式 36氪:在帮助建筑企业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腾讯云与他们最大的结合点是什么?
顾伟:最大的结合点在于帮助企业搭建平台和连接的能力 , 这是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力量 , 客户可以在平台中分场景、分应用 , 基于业务需要去打造自身数字化的能力 。
在初期的话 , 我们更多强调的是IaaS和PaaS的能力 , 比如把整个公有云的能力、公有云私有化的能力 , 包括AI平台、IoT平台等算法的能力提供给客户 。
下一步我们更多会做与人、与物的连接建设工作 , 同时鼓励“被集成”的模式 , 未来会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垂直的应用领域进行数字化场景深耕 。
36氪:如何看待客户通用性需求与个性化需求对咱们的产品方案制定的影响?
顾伟:通用性需求更多代表的是产品的成熟度 , 个性化需求代表的是产品的开放性和灵活度 , 两者必须两同时满足 , 缺一不可 。
云厂商以前习惯于做方案集成 , 2021年下半年 , 我们主动调整收入结构 , 将“健康可持续”作为To B业务的增长目标 , 并采取了包括提高自研产品竞争力、鼓励产品被集成、丰富伙伴生态在内的一系列举措 , 这是企业服务市场比较健康的分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