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36氪专访王田苗|科学家的创新是长板理论,硬科技创业是木桶理论( 四 )


我觉得一个是要把握节奏 , 实事求是根据自己市场收入与自己融资规模 , 控制招人规模与薪资动态制度 , 要有风险意识 。 不成文提醒 , 人均销售收入10万公司往往危险 , 人均销售收入50万往往可以生存发展 , 人均销售收入100万往往称为科技公司 , 日本硬科技公司人均销售收入500万 , 苹果公司人均销售收入2000万 。
这也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 软件、互联网、金融行业 , 将人的工资提高得太多了 , 会有难度 , 硬件、软件、销售、行政大家在一起工作 , 但发奖金、工资不一样 , 就会心理不平衡 。 有效的方法是二八原则 ,80-90% 的员工待遇是脚踏实地和公司一起成长的人 ,5-10% 的人是特别重要的人 , 我们叫秘密产品XD专题小组 , 要在待遇、工作独立空间、激励政策等方面 , 要采取特区单独来解决 , 有一个做法是把他们分开 , 软件放在一个区域 , 硬件放在一个区域 , 不要在物理层面上有直接接触 , 高层之间交流信息就够了 。
我觉得这需要一个回归的过程 , 或者企业可以大部分人自己培养 。 当然 , 更重要的还是企业要更快地成长起来 。
36氪:您认为创业导师 , 对创业者的创业发展有何帮助?
王田苗:现在回想起来 , 起到的作用其实就两个 。 一是让他们在创业之前想清楚 , 创业过程中有什么挑战 , 如果失败了 , 能不能承受 , 要让他们认知商业意识重要性 , 要让他们认知自己不足 , 实事求是需要合伙人;二是在创业过程中 , 给学生对接有帮助的资源 , 如学生和学生的搭配 , 外部融资、校友资源、市场渠道等 。
就像上学的人和不上学的人一样 , 为什么上学的人从尊重、职业、待遇等成功概率率更高 , 不同的无非是思维、知识、见识、培训、引导、启发等教育方式不同 。 的确有5% 的人 , 可能完不完成大学都会成功;但40% ~60 的人 ,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就往往容易成功 。 对于中间的这些人 , 规模化的培训能激发他的潜能 , 可能他自己没想清楚 , 但你激发了他 , 改变认知 , 结交了靠谱朋友 , 也会健康快乐并且做出自己成绩 。

03硬科技投资:痛点、标准化、高频、成本是四大判断标准
投资越发向行业上游发展 , 判断创业项目的维度也要多元 。 除了看技术实力、技术壁垒 , 还需从产业化角度思考 。
可以看一项技术是否具备痛点强烈、标准化产品、高频、成本低的优势 , 是否具备产业化可能;还可以从系统集成、整机、核心零部件和视觉类技术企业等产业链位置的角度 , 思考企业未来的价值 , 一个好玩的现象是 , 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公司 , 哪怕收入相同 , 价值也不一样 , 现阶段 , 整机高于系统集成 , 零部件高于整机 。
当然 , 很重要还有战略商业思维与商业合伙人 , 这些方面往往决定了高成长性赛道、痛点产品方向、共同合作走向目标机制与模式 。
36氪:您在中国创投领域多年 , 有关注到中国创业生态的什么变化吗?
王田苗:我觉得一个是学科的变化 , 科技成功转化 , 创业从文科、文科管理领域第三产业居多 , 向变成工业领域第二产业多了起来 。
第二个是变得更硬了 。 美国创业注重两条线 , 一是基础 , 量子计算、新材料、芯片、高精尖设备、国防科技等 , 二是第三产业 , 新消费 , 生物科技、金融科技、元宇宙、第三代互联网等 。 中国处于一个特定阶段 , 全力以赴补偿上我们在工业方面硬科技产业链方面 , 包括半导体芯片、基础软件、传感器、核心部件、高端装备、测量仪器、航空航天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北斗、云数据等 , 这是中国硬科技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