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煤炭军团,华为的求生欲( 五 )


但从效果来看 , 那些年“汽车安卓”和“汽车苹果OS”们的结局可以做个参考 。
“本质上 , 还是因为操作系统供应商们没有足够能力去给煤炭产业的核心业务做‘强干预’ 。 包括掘进机、液压支架等关键煤炭综采设备 , 都有自己独自的工控平台 。
工控才是每台设备的真正驾驭者 。 ”
工人在通过视频远程查看矿井内的情况 , 图片来自江苏国信集团
一位工业互联网从业者认为 , 没有人会否认“无人化”“智能化”的大趋势 , 但工业领域难以形成“生态”——
“生态一定会有孰轻孰重的问题 , 那么谁轻谁重呢?西门子之所以那么强悍 , 是因为在硬件的无可替代性基础上 , 又做了软件一条龙服务 , 它自己就可以形成一个‘生态’ 。
有5G基站提供的网络基础层 , 大量联网智能设备可以用上 , 但触达不到最核心的能力 。 而收集数据 , 避不开大量核心设备厂商和工控系统 , 里面很多是由国外企业提供的 , 人家在这个行业比咱们多耕耘几十年 。 ”
此外 , 即便做向上的应用生态 , 他也提到 , 在竞争与生存压力下 , 很多2B企业在与华为的合作上可能会十分慎重 。 “一些公司觉得华为会啃骨头不留渣 , 狼性文化并非给友商们都留下好印象 。 所以持观望态度 。 ”
因此 , 华为的2B市场生态之愿 , 无论在哪一个2B细分领域 , 都将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路程 。
煤矿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触达不到的核心能力 , 某种程度上 , 恰恰藏着煤矿业最痛苦、最想改变的现状 。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矿是如何从无到有”的本源性问题 。 而华为其实对此也非常清醒 。
“你说智能矿山怎么可能做到无人呢?那么多液压支架 , 那么多掘进机 , 还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 我们知道这非常非常难 。 我们之前梳理出1000多个针对矿井的安全风险 , 但被劝说一口吃不了胖子 , 先做100个跟数据相关的 。 ”邹志磊自始至终都表达了对煤炭产业的尊重 。
虽然在今天的我国国土之上 , 煤炭的探明储量多达1400亿吨 , 含煤区面积比东北三省的总面积还要大 。 但从确定煤矿储藏地 , 到开采动工 , 再到工人的人身安全与环境保护…
一个合格煤矿诞生需要整合的信息 , 必然来自于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机械专家、自动化专家、普通工人、投资者、环保技术公司以及政府等“各界奇人异士”的集体贡献 。
2019年研发出的连续掘进采煤机 , 看起来很像双钳战车 , 图片来自《超级煤矿》
“对于一座煤矿来说 , 最重要的角色是矿山的‘设计者’ 。 就拿井下矿的通风来说 , 地下空气非常稀薄 , 你肯定得把空气送到地下去 。 但怎么送?巷道结构怎么设计?施工难度极大 。
也就是说 , 他们要综合地质、资源利用率、施工安全以及成本等众多因素 , 完成一个达标的、将各种损耗降到最低的矿井构造 。 ”
在纪录片《超级煤矿》里 , 针对开采难度极大的“特近间距煤层” , 要进行精密设计规划
一位矿业人士认为 , 如今很多新技术都还在“边缘试探” , 因为他们只是一个极端复杂改造任务的很小组成部分 。
“你看现在很多人也在喊‘矿区的数字孪生’ , 这个其实是最不靠谱的 。
因为这个模型一定要把当地地质数据、环境数据以及水土气压气温等各种你想不到的数据做充分融合 , 这一点就异常复杂 。 因为不确定性的东西太多了 , 判断‘哪些数据有用’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目前真的非常不成熟 。 ”
如果你看过根据2010年智利科皮亚波真实矿难改编的2015年热门电影《地心营救》 , 其中一些细节就证明了这一点:在33名矿工被困井下3天后 , 政府找来了一位有几十年矿井规划及营救经验的工程师来做总指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