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车企要跑了?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文博
编辑丨周到
头图丨视觉中国
最近 , 有两条关于汽车供应链的新闻 , 似乎让全球汽车工业感受到了一股别样的风 。
第一条:日本《产经新闻》近日报导 , 本田汽车计划重组全球零件供应链 , 考虑中国大陆和其它区域脱钩 , 打造“去中国化”供应链;
日本车企要跑了?
文章图片
第二条:马自达汽车向约200家在华零部件供应商提出增加更多库存的要求 , 同时要求将库存提前转移至日本本土 , 马自达将承担其在日本仓储的额外成本 。 针对特定零部件 , 马自达建议供应商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进行生产 。
一个疑惑随之被提出:这些过去二十年在中国市场一边躺着 , 一边赚得盆满钵满的外国车企 , 是不是要跑了?
解决这个疑惑 , 让我们先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台汽车缺少一根完全不起眼的电线 , 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这台车连装都装不起来 , 用户交付更是想都不要想 。
一台车上有1000多个总成零部件 , 由200多家一级供应商(Tier1)负责供给 。 一台普通家用燃油车的零部件数量在3万个左右 。 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和变速箱 , 零部件数量大约会减少三分之一 , 算上新增的电池、电机、DC/DC转换器等最多100至200个零部件 。 综合来看 , 一台电动汽车上的零部件总数会在2万个左右 。
日本车企要跑了?
文章图片
汽车供应链一般被划分为三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
其中 , 三级供应商是基础 , 提供前两级供应商需要的原材料 , 如金属和塑料 。 二级供应商从三级供应商手里购买原材料 , 用来生产一级供应商需要的零件 。 一级供应商直接生产并向汽车公司供应汽车零件和系统 , 他们会和汽车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会大规模参与、嵌入新车的整体开发流程中 。
我们甚至可以不夸张地说:供应商比汽车公司更懂造车 。
所以 , 如果一家汽车公司想顺利造车 , 最先需要的是花大价钱砸出一条可靠的供应链 。 而如果一家汽车公司有什么异动 , 最先感知到震动的 , 也是供应链上的神经末梢 。
理解了这些 , “跑不跑”的问题 , 就不难回答了 。
放心 , 跑不了
首先要厘清的概念是 , 本田暂时没有将供应链体系整体“撤离”中国 , 而是让中国本土供应链留在国内的同时 , 为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其它市场 , 开辟一套全新的、不受中国牵掣的供应体系 。
这也就意味着 , 倘若该计划施行成功 , 未来在日本埼玉、美国马里斯维尔、墨西哥萨尔等地下线的本田汽车上 , 将不再装配产自中国的零件 。
这 , 可能吗?
要知道 , 虽然本田目前在全球24个国家建立了摩托车、整车、发动机工厂 , 但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几乎涵盖了一台本田汽车的所有部分:底盘、悬挂、刹车、车门、电气系统等 。 全球各工厂制造的本田汽车上 , 中国造零件的比例从10%到50%不等 。
比如早在1994年 , 本田就和东风共同出资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要生产本田系列轿车发动机及底盘关键零部件 , 如缸套、曲轴、连杆、凸轮轴、前后刹车盘、轮毂等 , 配套应用于国产本田及海外公司生产的本田系列车型 , 是本田乘用车在全球最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
日本车企要跑了?
文章图片
按照《产经新闻》的说法 , 本田已在公司内部下达指令 , 要将在中国的零部件转移到东南亚、印度、北美和其他地区 。 主要原因是“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