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 二 )


此外 , “羲和号”还在轨验证了舱间无线能源传输、激光通信、无线通信等多项卫星平台新技术 。
赵坚表示 , 随着我国航天产业的不断发展 , 对地观测、空间科学探测等各类航天任务对高性能卫星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 尤其亟须发展具有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指标的卫星平台 。 “‘羲和号’高性能技术卫星平台在轨试验 , 是世界上首次将磁浮技术在航天器上进行工程应用 , 大幅提升了我国空间观测技术水平 。 ”
据介绍 , 未来“双超”平台技术将在高分辨率遥感、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 , 推动我国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观测到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 , 数据向全球开放共享
目前 , “羲和号”每天都在按照既定计划开展科学观测 , 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 , 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
赵坚介绍 , 我国在太阳观测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 但之前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外卫星数据 。 “羲和号”发射成功后 , 国家航天局牵头成立了卫星数据科学委员会 , 制定了数据政策 , 供国内外科学家研究、使用、共享卫星探测数据 , 力争产生更多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 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中国贡献 。 目前 , “羲和号”的科学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 。
“太阳爆发产生大量带电高能粒子 , 对地球电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 其中尤以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电磁环境影响最为显著 。 这些太阳活动干扰通信和导航、威胁航天员的健康 , 甚至毁坏航天器 , 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更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 ”赵坚表示 , 太阳活动周期约11年 , 当前正处于第二十五个太阳活动周期 , 全世界又进入太阳研究新的高峰期 。 我国作为航天大国 , 及时开展太阳探测活动十分必要 。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 全世界已发射了70多颗太阳观测卫星 , 聚焦于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研究 。 未来5年 , 国外至少将发射5颗太阳探测卫星 。
据介绍 , 今年我国还将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 , 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 , 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和全日面矢量磁场开展观测 , 为预报严重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空间灾害性天气提供支持 。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此外 , 我国正在论证后续太阳探测发展计划 , 科学家们希望按照在黄道面内多视角探测、大倾角太阳极区探测和太阳抵近观测“三步走”实施 , 由易到难 , 逐步深入 , 进一步了解太阳的构造 , 确定太阳活动的三维结构 , 掌握机理和活动规律 , 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