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冯怡 记者 严粒粒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无厘头的...|光通信专家谢伟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储备互联网的未来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通讯员冯怡采访人员严粒粒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冯怡 记者 严粒粒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无厘头的...|光通信专家谢伟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储备互联网的未来
文章图片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无厘头的问题:互联网的传输带宽 , 何时能够超过快递物流的运力“带宽”?
荒诞的提问方式 , 毫不掩藏人们对互联网速度的期待 。
这种期待 , 同样存在于谢伟的心里 。 “每当互联网需要提速 , 都是我们光通信工作者施展能力的时候 。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一个又一个新名词横空出世 , 都在向数据传输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 生活在数字世界里 , 我们也许对短视频、流媒体、人脸支付早已习以为常 , 但并不知道“容量危机”正在悄悄逼近 。
现行的通信网络传输技术 , 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向光纤要更多的传输容量 , 还有没有可能?实验室的新技术 , 可以为互联网储备多少年的速率与容量?
储备未来 , 是谢伟在过去30年未曾停止的事业 。 这位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的教授 , 于近日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工学院 , 任光通信与传感讲席教授 。
做光通信
储备互联网的未来
1989年 , 谢伟从中科大物理专业本科毕业 , 获得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的资助 。 该计划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主持 , 选拔并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物理专业研究生 。
也是那一年 , 世界上第一家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 以拨号上网的形式 , 开始提供商业互联网接入服务 。
录取谢伟的 , 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系 。 当时的中国 , 普通人家可能连互联网是什么都没有听说过 , 谢伟自然也对通信知之甚少 。
入学两年后 , 学校电气工程系来了一位新教授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贝尔实验室一直走在通信领域的创新前沿 。 新来的Willner教授也是从贝尔实验室来的 , 打算在学界开展光纤通信相关的研究 。
谢伟是学物理的 , 尤其在光学方面很拿手 。 光纤通信 , 在那个年代还是非常新兴的方向 , 尽管自己仅仅懂光学而不了解通信 , 但谢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
凭着一股莫名的直觉 , 这个中国学生勇敢地敲开了Willner教授的门 , 也从此敲开了自己在光通信研究领域的门 。
人是群居类动物 , 当互联网把沟通的可能性一下子覆盖整个地球 , 便打开了人们对于这种沟通的无限想象 。 尤其是最近10年 , 得益于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 互联网传输速率增长了近250倍 。
这其中 , 由谢伟团队首次提出的OFDM及相关技术在相干光通信中的应用 , 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技术之一 。
OFDM , 翻译过来是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 是一种信号处理的方式 , 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实现更高效、也更稳定的多载波传输方案 。
这是一项原本应用于无线通信的技术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i-Fi 。 2006年 , 谢伟团队将它“移花接木”到相干光通信 , 提出从单载波切换到多载波 , 可以极大地提升光纤通信的效能 。 这一理论 , 打开了研究人员的思路 , 也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
此后的四五年时间里 , 谢伟团队不断完善OFDM及多载波相关的系列理论及实验研究 。 同时 , 更多实验室和通信厂商开始关注并投入基于多载波调制的光通信技术探索 , 大大提升了通信网络的速率与容量 。
如果以2006年为坐标 , 10几年后的我们正在使用的4G与5G , 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调制方式 。 当我们在手机、平板、电脑上打开APP , 我们所获得的顺畅体验 , 来自于一批像谢伟这样的光通信科学家们在过去存下的技术“储备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