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36氪专访|英特尔中国2.0时代:打破数据中心的算力困局与节能壁垒( 四 )


以CPU为例 , 我们会基于中国客户的需求提供一些功能 。 在CPU以外的整个生态环境上 , 以软件为例 , 虽然CPU是英特尔的产品 , 或者是非中国生产的产品 , 但它上层的软件几乎都是中国的产品 , 这一块我们需要做很多适配 。 尤其在OS上 , 现在大部分在中国的客户 , 比如应用了阿里的操作系统 , 或者是欧拉的操作系统 , 我们在上面做很多适配验证的工作 。 除此之外 , 我们也会确保合作伙伴的开发软件在我们最新的CPU产品上能够做到优化 。
在硬件方面 , 中国其实有很多的元器件厂商 , 我们会去认证这些厂商的产品 。 一个是帮助生态合作伙伴 , 降低整个服务器在中国制造的成本 。 当全球供应紧张的时候 , 我们通过中国的元器件厂商 , 其实可以帮助我们很大程度缓解在供应链上的压力 。
陈葆立:其实过去一年 , 英特尔内部做了一些重心的调整 , 简单来说原来更多是全球技术、全球产品拿来给中国客户使用 , 现在英特尔不仅将中国所有的资产合而为一 , 而且也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经验积累 , 助力中国本地产业伙伴和行业的全面的发展 。
现在我们想要更加深一步 , 就是更贴近中国市场 。 我们现在也在看是否有更多的机会 , 未来可能打造更符合中国本土的产品 。
针对技术要求 , 每个国家都不太一样 。 可能不一定要动到CPU本身 , 但我们在应用时有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要去适应 。 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本土的团队可以更好地赋能 , 比如说冷板或者是液冷 , 中国需要加速 , 因为中国所有客户都愿意 , 只要能够达到更好的PUE , 拿出更好的技术 , 我们一起来参考 , 中国这里是不是能够加速或者领先的动作 。
这是一个例子 , 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需求被发现 , 我们希望调动更多中国的团队来解决这些我们看到的市场需求 。 现在英特尔中国有1.2万余人 , 研发团队也在上海 , 整个研发中心硬件、软件都有 , 我们相信可以为中国的需求做更多的事情 。
Q:英特尔在整个生态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陈葆立:这是一个比较广义的问题 , 英特尔没有办法做所有的事情 , 这就要看接下来的技术发展上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
为什么今天大家花了很多时间讲液冷 , 这不仅是国家强调节能减碳、绿能等等 , 也确实是因为当算力提升时 , 我们整个服务器里面的功耗确是在增加的 , 这上面就需要一些技术的突破 。
在这个时候 , 我们就会花时间去找业界所有的液冷专家 , 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提供液体的厂商 , 可能就会花很多时间去找 , 到底中国谁能做这个液体 , 谁可以做得好 , 有没有其他人愿意做 , 能不能做到更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可以去钻研 , 到最后提供一个完整的 , 更好的方案给到我们客户 。
现在我们在看更远的问题 , 2023年我们可以做到液冷 , 2024年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看到的是内存 。 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算力在一两年之后核数会发展非常快 , 可能不只是20个、30个核 , 可能是100个、200个核 。 那需要配多少的内存?可能需要2T的内存 , 到哪里去买2T的内存呢?答案还需要探索 。
因此我们要去研究整个产业 , 当算力提升之后 , 系统的哪一块遇到瓶颈和问题 , 我们就要想办法 。 虽然我们不做液冷的液体 , 但我们需要先一步和他们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否则两年之后 , 当我们推出一个很强的CPU时 , 发现系统跑不起来 , 因为没有相应的部件能够用 , 也是不能落地的 。
所以我们做了很多超前部署 , 做提早的规划 , 不只是看我们自己的产品 , 而是看整个系统当中所有部件 , 更早伸出我们的手 , 看我们能做什么 , 跟人家做双向的交流和调整 , 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