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36氪专访|英特尔中国2.0时代:打破数据中心的算力困局与节能壁垒( 二 )


至于传输带宽是不是要一直增加 , 还是够用就行 ,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 比如日常家里的宽带100M、200M、500M、1G , 虽然升级到1G , 有的时候处理一些业务 , 或者是看一些媒体时还是会出现卡顿现象 。 这个时候就不是家里带宽的问题 , 而是要整个系统去看 。
【智能手表|36氪专访|英特尔中国2.0时代:打破数据中心的算力困局与节能壁垒】比如虽然从小区节点到家里是非常宽的宽带 , 但是数据源头传输上有瓶颈的话 , 从用户感受来看 , 不管带宽升得多高 , 依然感受不到这个带宽带来的效应 。 所以从系统级别看待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 也就是基于不同的工作负载 , 选定处理这个负载的算力 , 而且也要知道这个算力的分布 , 还有对延迟的要求 , 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体用户的感受 。
关于这一部分英特尔在与合作伙伴做不同的研究 , 比如通过英特尔不同的异构架构产品 , 有一些通过通用计算 , 或是我们的GPU、FPGA等来做各个不同负载的加速 。
现在我们也跟运营商在算力网络上取得了合作 , 希望通过这些创新能够把“东数西算”或者是算力网络的价值更多地显现出来 。
英特尔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数据中心销售总经理兼中国区运营商销售总经理庄秉翰
Q:发改委提出了“东数西算”的三个发力点 , 一是算力的分布式 , 二是算力的交付方式 , 三是算力的安全问题 , 这三个问题非常关键 。 请问英特尔是如何围绕这些问题去发力布局的?
庄秉翰:这和算力网络有直接关系 。 算力网络是一个崭新的说法 , 世界上目前也只有中国可以推动这种算力网络的进行 。 比如运营商从当初的网到现在的云 , 云网融合也只有在中国 , 通过中国运营商 , 他们是这一块的领导者 。
通过云网融合和算力网络 , 我们可以对工作负载进行感知 , 基于这个工作负载对性能、延迟、安全的需求 , 选择最合适的算力以及最合理的节点 , 来处理负载所需要的业务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 , 如何确保工作负载和处理这个负载之间的延迟 , 怎么样减少这个延迟 , 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 怎么样减少在路径上的跳点 , 跳点越多对延迟影响越大 , 这些都是算力网络需要解决的问题 。
因此 , 我们提到智能对算力的感知、编排、调度甚至交易 , 比如在一个网上 , 它可能没有处理那个负载的能力 , 另外一张网有 , 这时候通过网和网之间的交易 , 你可以想象成算力漫游 。 以手机为例 , 你是移动手机 , 但是某一个地方只有电信的讯号 , 那网和网之间会进行交易 , 以后算力也会进行这种所谓的算力漫游 , 这样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 也可以解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 。
Q:针对液冷技术的模块化趋势 , 英特尔对其应用覆盖是否有大概的预测?会打造什么样的一个生态?
陈葆立:有行业预测指出 , 大概在两三年前之后 , 液冷会有两种 , 一种是冷板式 , 一种是浸没式液冷 。 冷板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 , 这是今天我们可以拉到许多行业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 因为我们有行业标准 , 冷板的标准定了 , 大家就开始照这个执行 , 更快是一个铺开的动作 。
浸没式液冷还在很早期 , 国内只有一两家用户用过 , 大家还在摸索过程中 , 没有那么快可以铺开 , 所以我们做的模式是与生态伙伴合作、学习 , 比如阿里 。 当你把整个服务器都塞到液体里 , 到底两三年之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 什么东西会坏掉 , 有没有更多的测试数据能够让我们建议其他客户用这个东西 。 所以这两个技术发展的节奏有点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