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食堂“机器人”大厨也会出洋相!就医、住店、停车…亲身体验上海人数字化生活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上海推动建设了若干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 , 无论是智慧早餐、智能酒店、智慧养老 , 还是一键叫车、便捷就医、智慧健身 , 上海的数字生活图景越来越丰富 。
目前 , 上海正在举办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周 , 总结回顾上海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成效与经验 , 进一步激活数字潜能、推动“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的深度融合 。 体验周的关键词是“共建共享” , 坚持“城市是主场 , 企业是主体 , 市民是主人”的发展思路 。 那么市民的“数字获得感”究竟如何?
连日来 , 采访人员深入医院、酒店、餐厅、停车场、地铁站等地 , 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体会“数字上海”的温度 , 也感受到市民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满期许 。
就餐
体验场景:虹桥社区“AI食堂”
干净卫生 , 支付便捷 , 偶尔不太“精准”
当数字生活场景走进餐饮 , 会有哪些新光景?在上海虹桥社区 , 就开了一家“AI食堂” , 店里的两个大厨都是“机器人” , 一个做面档 , 一个做炒菜 。 当食客选好心仪菜品结算时 , 只要把餐盘放到结算台上 , 就能自动识别出菜品、价格 , 并算出需要支付的总价 。
8月25日上午临近11点 , 采访人员在餐厅门口看到 , 门口已经有两位老人正在排队 。 张阿婆告诉采访人员 , 她是这里的常客 , 就住在附近 , 平时子女不在家吃饭时 , 就会来这里打上两三个菜回家吃 。 “这里的菜干净卫生 , 菜品种类不少 , 味道也可以 , 关键价格很实惠 。 ”张阿婆说 , 使用起来对老年人也不复杂 , 碰到问题一旁也有工作人员帮忙解决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食堂“机器人”大厨也会出洋相!就医、住店、停车…亲身体验上海人数字化生活
文章图片
食客正在挑选菜品
上午11点 , 午市开始 , 采访人员在门口扫好场所码给工作人员查看后 , 就可以拿上一个蓝色的大餐盘到菜品区挑选 , 小荤6元 , 蔬菜4.5元 , 大荤9元 , 特色菜12元 , 米饭2.5元 。 看中哪款菜可以告诉盛菜的工作人员 , 对方盛入小盘子后会放入食客手中的大餐盘 。 全部挑选好后 , 采访人员把大餐盘放到结算台上 , 屏幕上直接显示“炸猪排9元 , 酸辣海带丝4.5元 , 米饭2.5元 , 共3盘 , 总计16元” 。 支付方式也很多样 , 可以手机支付 , 也可以现金支付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食堂“机器人”大厨也会出洋相!就医、住店、停车…亲身体验上海人数字化生活
文章图片
结算时自动计算支付总价
虹桥社区AI食堂区域经理张韵啸告诉采访人员 , AI食堂可以解决餐饮业用人成本高的问题 , 还能分析以往来店用餐顾客的数据 , 比如哪些菜是食客们常点的菜 , 哪些菜又是销路不好的 , 方便店家及时调整菜品 。 机器人做菜最大的优点在于干净和精准 , 因为是程序设定好的 , 火候基本能掌握得很好 。 现在店里的炒菜机器人已经会做一千多道菜 。
AI食堂体验下来很方便 , 口感也和厨师烧得并无不同 。 不过 , 采访人员在采访时发现 , 因为工作人员中有机器人 , 也会偶尔出现“卡壳”现象 。 比如 , 一位顾客在点面条时 , 原本2分钟就能出一碗面条的机器人却迟迟没有把面条放入碗中 。 张韵啸在一一排查原因后 , 终于发现是盛面条的篮子歪了一些 , 导致机器人识别不到、报错 。 把篮子摆正后 , 一碗面条很快就煮好了 。 张韵啸感叹道:“机器人最大的优点是精准 , 但有时候最大的缺点也是要求精准 。 ”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人脸识别数字关卡、自动生成健康档案、小区门口一键打车、社区食堂刷脸就餐...|食堂“机器人”大厨也会出洋相!就医、住店、停车…亲身体验上海人数字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