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便利店大战夫妻店( 二 )


连锁便利店大战夫妻店
文章图片
图/美宜佳官微
再比如“冬眠事件”的主角便利蜂 , 那时的便利蜂凭借独特的算法系统和供应链优势 , 一度成为市场上的黑马 。 2017年首次亮相北京的它 , 短短三年就在北京地区实现了盈利 。 如今其门店规模已扩张至广东、河南、安徽等省市 , 拥有2800家门店 , 并在天津开工建设中国最大规模的鲜食工厂 。
此外 , 还有一些地域品牌也正在强势崛起 , 如北京好邻居、上海可的和快客、广东天福、山西唐久、武汉Today等 。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的数据 , 近几年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的增速呈波动变化 , 数量从2015年的9.1万家逐年上升到2020年的14.4万家 。 截止到2021年底 , 全国统计在册的连锁便利店 , 有19.3万家 , 整个行业目前正以8%的速度增长 , 而且每年还以近2万家的速度增加 。
事实上 , 这些遍布在城市街角的便利店 , 它们的兴衰起伏 , 背后折射的正是大众消费者 , 特别是年轻消费者 , 消费习惯的变迁与迭代 。
2“便利店们”纷纷下乡便利店行业内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 , 便利店就此进入萌芽期 , 人们开始接受便利店的概念;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 , 为成长期 , 便利店的形态与消费者需求开始结合;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 , 竞争期就此来临 , 这时同业竞争开始加剧 , 行业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
如今我国的便利店市场已然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竞争阶段 。 随着一二线城市便利店的数量逐渐饱和 , 其开店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
然而 , 我国的市场呈金字塔状 , 越向下越大 , 在一线城市逐渐饱和的当下 , “下沉”正在成为便利店们的关键词 。
根植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一定程度消弭了信息传播的壁垒 , 人们的时间被释放 , 眼界被打开 , 短视频、互动游戏、社交电商、直播的兴起毫无疑问激活了人们对于消费的新需求 。 便利店的概念也逐渐辐射到了下沉市场 。
去年10月 , 便利蜂通过对往年双十一表现和各城市消费特征 , 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展开相应货品储备的保障工作 , 同时以更大力度、更大范围的打折和满减优惠来刺激消费 。 出乎意料的是 , 在双十一活动期间 , 相比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平稳表现 , 便利蜂唐山、烟台、徐州、绍兴、中山、惠州等城市的成绩单更为亮眼 。
可见 , 便利店在下沉市场同样有着消费需求 , 下沉市场的消费者需要便捷的购物方式和新鲜的购物体验 。 而便利店所拥有的鲜食研发能力和选品能力 , 让下沉市场的消费者也能轻松买到地方特色美食和最新的网红爆品 。
反观下沉市场便利店 , 目前还主要以传统夫妻店为主 。 但一般的夫妻店并不具备供应链优势 , 利润率相对较低 。 更不要说个性化的潮流单品 , 更是无从谈起 。
作为日系便利店的代表 , 7-ELEVEN已将门店拓展至江苏、陕西、湖北、河南、湖南、福建等区域 。 而罗森也同样加快步伐 , 据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曾表示 , 疫情期间 , 罗森华东地区门店业绩实现了30%的环比增长 , 其中三四线城市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一二线城市 。 以苏州下辖县级市张家港为例 , 罗森社区便利店的销量同比增长近80% , 而上海门店同比增长幅度仅为10%—20% 。
而本土品牌更是有着天然的地域和人群认知优势 , 从而使得他们对于全国的网格布局更加得心应手 , 速度也更快 。 例如 , 美宜佳早已开启全国化步伐模式 , 一线城市及下沉市场多方位发展 。 其董事长张国衡提到 , 2022年美宜佳的发展战略之一 , 便是从一线到五线 , 全市场发展 。 再有太原的本土品牌唐久和金虎 , 武汉本土品牌Today等 , 战略目标都开始瞄准下沉县域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