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的造车项目有了新进展,但看上去更像是踩了一脚刹车

阿里巴巴|阿里的造车项目有了新进展,但看上去更像是踩了一脚刹车

文章图片

阿里巴巴|阿里的造车项目有了新进展,但看上去更像是踩了一脚刹车

文章图片


2022年8月1日 , 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合资的智己汽车 , 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 。 本轮融资由交银集团旗下股权投资平台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领投 , 上汽集团继续追加投资 。 投后估值将达到近300亿元 。
值得注意的是 , 阿里并未A轮融资中对“亲儿子”智己汽车继续追加投资 。 而且 , 从智己的发展历程看 , 阿里参与造车的戏份并不多 。 除了向智己提供阿里云、AliOS操作系统等基础能力外 , 阿里似乎更多的承担“带流量”的任务 。
与腾讯一样 , 阿里“不碰硬件”的定调早已人尽皆知 。 这是互联网巨头的基因使然 , 毕竟做硬件投入大难度高 , 利润也难言可观 。 不过 , 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耗尽 , 用户增长见顶 , 出海前景扑朔迷离 , 新能源造车作为最被看好的赛道 , 已经成为巨头投注未来的选项之一 。 曾经BAT阵营中的百度 , 在去年选择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入汽车行业 , 小米拿出100亿造车 , 华为距离造车也只是隔着一层窗户纸 。 在特斯拉的和蔚小理等国内外新能源车企业的成功激励下 , 造车这个风口越来越热 。
在智能制造领域 , 阿里放弃过一次机会 , 那就是手机 , 这一次 , 阿里还会错过智能汽车这趟车吗?
A
2020年11月26日 , 在上海中心观光厅最高层 。 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三方举行签约仪式 , 一个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就此诞生 。

阿里的这一动作 , 比百度与吉利官宣合资造车早了46天 , 比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正式宣布进入造车领域早了124天 。 在那段时间内 , 阿里巴巴率先进入汽车制造业的新闻铺天盖地 , 百度、小米似乎成了“后来之人” 。
但从股权结构可以看出 , 阿里对造车这门生意并没有那么上心 。
2020年12月25日 ,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浦东新区完成注册 , 新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 。 其中 , 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 , 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 , 分别持有18%股权 。
可见 , 上汽集团在智己这一合资项目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权 , 而阿里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项目发起方的角色 , 或者说是“吉祥物” 。
因为 , 一个新成立的汽车品牌 , 想要一鸣惊人 , 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投资方背书 。 就像蔚来在2014年成立之处 , 一口气获得了数十家知名机构的投资 , 当时李斌的拿钱逻辑是:每一家尽可能少拿一点钱 , 把机会留给更多的“朋友” 。
按照阿里巴巴的投资习惯 , 在合作的早期阶段 , 并不会展现出过于强势的控制欲 。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 , 阿里作为一个“外行人” , 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一个新品牌完成从0到1的过程 , 这既包括了资金的帮助 , 也包括关注度的加持 。
阿里对小鹏汽车的投资 , 就是最好的佐证 。
在2017年及2018年 , 阿里巴巴先后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与B轮融资 , 但之后就不见踪迹 , 并缺席了B+轮、C轮、C+轮投资 。 直到小鹏汽车IPO之前 , 阿里巴巴才重新以领投的身份出现在小鹏汽车的融资名单中 。 并且 , 一手将小鹏送进了纽交所的大门——在小鹏的IPO认购中 , 阿里出手又是2亿美元 。
今年4月 , 据小鹏汽车递交给SEC的文件显示 , 截至2021年3月31日 , 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持股为22.7% , 有56.6%的投票权;阿里巴巴持股为12% , 有14.6%的投票权——阿里仍是小鹏的第二大股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