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融资|为什么说总额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A轮融资|为什么说总额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文章图片

A轮融资|为什么说总额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美国芯片法案伤人也伤己 。
【A轮融资|为什么说总额520亿美元的芯片法案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时一年之久 , 由美国政客推动的总额520亿美元的“芯片与科学法案”近日被美国参议院通过 。 不过 , 和其他国家出台的产业政策不同 , 美国推出这份法案的目的并不纯洁——既想借法案推动本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 又想借法案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挖坑 。
美国政府对外宣称 , 该法案旨在重建自身的芯片制造能力 。 来自媒体WSJ的数据显示 , 1990年至今 , 美国在全球半导体产能的市场份额已经由37%降至12% 。 虽然美国的IC企业依旧掌握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话语权 , 但产能的持续下降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芯片霸权 。

与此同时 , 这份法案还透露出了强烈的政治意味 。 据悉 , 该法案除明确规定美国企业不得向中国出口芯片产品外 , 还要求相关部门对赴美交流学习的中国人展开审查 。 通过这些规定 , 美国政府也将产业竞争升级到了政治层面 , 传递出了和中国对抗的政治信号 。
不过 , 从法案涉及的各方利益看 , 美国政府的这些行为更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因为无论是法案 , 还是“chip 4 芯片四方联盟” , 都既不符合参与企业的利益 , 也不符合自身盟友的利益 。
违背规律的法案 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 半导体的进步强烈依赖全球分工 。
当前 , 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高地 。 这里不仅形成了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 还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芯片产能 , 区域内既有台积电、三星和中芯国际等芯片制造商 , 也有诞生于此的联发科、华为等芯片设计企业 。
不过 , 这样的局面并非由政令推动塑造 , 而是由市场规律塑造 。 具体来说 , 半导体产业制造集中于东亚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结果 。 20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启后 , 东亚地区凭借人口红利等后发优势 , 在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同时 , 也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蜕变 。
对于欧美等半导体企业来说 , 产业结构成熟的东亚地区 , 也拥有了超出本国的成本优势 。 以同样产能的半导体工厂为例 , 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表示 , 美国建造并运营10年半导体工厂的费用将比在东亚地区高出三分之一 。
与此同时 , 半导体产业制造集中于东亚也是消费市场导向的结果 。 制造业一般会遵循临近市场的布局原则 , 本质属于制造业的芯片产业也不例外 。 东亚地区在不断形成制造业优势的同时 , 还孕育出了庞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 其中 , 中国便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半导体消费市场 。 数据显示 , 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559亿美元 , 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1925亿美元 , 约占全球半导体产品销售总额的35% 。

值得注意的是 , 中国的芯片消费严重依赖进口 。 这对于中国而言显然不是好消息 , 但对欧美半导体企业来说却是好消息 。 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将能从中国市场获得更多收益 。 在庞大消费需求的吸引下 , 欧美等企业也加速向东亚地区积聚 , 加剧了美国芯片制造能力的衰退 。
那么 , 美国政府能通过新出台的发展扭转市场规律驱动形成的全球芯片市场格局吗?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 , 美国政府虽然要拿出巨额美元补贴半导体企业 , 但这仍不能打消企业的担忧 。 因为它们在获得美国政府补贴的同时 , 也要放弃自己经营多年的工厂 , 放弃技艺纯熟的万名技工 , 放弃东亚地区的聚集优势 , 支付返美建厂的高额固定成本 , 承受美国工会、政客和环保人士的社会压力 , 承受更高的海运成本 。 以上种种不利 , 对于企业来说都不是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