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36氪首发 | 「赛德」获近亿元B轮融资,化学腐蚀方法实现超薄玻璃量产

36氪|36氪首发 | 「赛德」获近亿元B轮融资,化学腐蚀方法实现超薄玻璃量产

文章图片


文 | 郑灿城
编辑 | 高雅
36氪获悉 , 赛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已于近日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 本轮融资由浙大友创、九智资本领投 , 瓴峰资本、民银基金跟投 , 募集资金将用于生产配套设备完善 。
「赛德」的主要产品为超薄玻璃(UTG , Ultra Thin Glass) , 其是柔性显示屏的上游基础材料 。 从产业链上找到「赛德」的位置 , 需要根据下游适配的屏幕尺寸提供超薄玻璃 , 然后由屏厂加工为显示模组 , 再交由终端厂应用在折叠手机、折叠笔电和柔性车载等领域 。
(「赛德」产品 , 图源企业)
市面上常见的柔性显示屏盖板材料包括超薄玻璃和透明聚酰亚胺(CPI)两种 。 后者的优点是具备较好的抗弯折能力 , 但并不是柔性显示屏的理想材料 。 因为CPI本质是一种改性塑料 , 也就天然具备了塑料质地偏软、透光性差的缺点 。 所以在使用过程中 , 这种材料在经过多次折叠后会产生折痕 , 如果不经意被指甲刮到还会留下划痕等 。
2020年以前 , 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还是采用的这种改性塑料 。 2020年初 , 三星推出新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Z Flip , 就是用超薄玻璃替代了CPI , 弥补了CPI上述缺点 , 但其材料仍然有改进空间 。
首先 , 超薄玻璃的切割工艺多采用激光切割的物理方式 , 这种方式无论切割和修复的工艺如何发展 , 都无法得到没有任何缺陷的切割面 。 因此如果将盖板的切割面放大数倍 , 就能够看到细小的裂纹 。 这就导致柔性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玻璃的坚硬耐磨等优势特性 。
其次 , 超薄玻璃的良率低、成本高 , 背后原因是超薄玻璃的生产工序繁多 , 仅修复程序就有十余道 , 该过程中 , 玻璃表面就容易发生划伤无法通过质量检验 。 这个成本进一步传导到了消费者身上 , 以采用超薄玻璃的OPPO折叠屏手机Find N为例 , 即使是配置相对较低的版本售价也接近8000元 , 相较于配置相当的同品牌直板手机 , 价格要贵出1倍左右 。
基于此 , 「赛德」研发了一种化学切割的方法——FLCE(Full Liquefaction Chemical Etching , 纯湿制成) , 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切割环节的物理接触 , 通过化学腐蚀 , 使得切割面在微观结构下仍然能够保持平整 , 无需在切割后做修复和表面处理 。 因此大大缩短了超薄玻璃的制成工序 , 良率达90%以上 , 而三星的同类产品良率不到90% , 良率的提升为量产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利条件 。
(「赛德」加工方法效果比较 , 图源企业)
目前 , 「赛德」已经成功达成超薄玻璃量产 , 月产能达百万级 。 客户验证方面 , 「赛德」经成功进入OPPO供应链体系 , 华星光电已完成单体和模组测试 , 预计在2022年底「赛德」将作为独家供应商向其出货;此外 , 「赛德」还将其产品出口至国外 , 出货约为24k 。
未来 , 「赛德」还将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 向上 , 「赛德」正在研发超薄玻璃原材料玻璃的生产技术;向下 , 「赛德」希望能够突破中大尺寸的柔性触控模组 。 欧阳春炜告诉36氪 , 市面上的折叠屏手机尺寸较小 , 普遍在9英寸以下 , 原因之一就是中大尺寸柔性触控模组开发难度较大 。 比如OLED和触控模组之间的电子干扰在屏幕尺寸变大时会更加明显 。
团队方面 , 创始人兼CEO YOUN HYOUK JUN硕士毕业于首尔汉阳大学成套设备工程系 , 曾任职于SAMSUNG SEMES、苏州外延世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苏州伟仕泰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欧阳春炜曾任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恒生银行副总裁、英国渣打银行区域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