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一位创业6年CEO的忠告:不要等公司倒闭,才思考这3个问题( 二 )


一个认为管理不重要的人 , 会把公司做成什么样子呢?答案就是一团糟 。
1)我会对所有我看不爽的事情 , 甚至各种执行细节指手画脚 , 美其名曰“扁平化”管理 。
公司人少的时候 , 问题还不严重 。 可公司上了几百人的时候 , 问题立刻出来了:因为我什么事情都可能管 , 所以很多负责人对业务缺少完整的决策权 。 没了权力 , 责任也模糊了 。
更严重的是 , 时间久了 , 大家都不把事情当自己的事 , 只把事情当成是“老板的事情” 。
现在 , 我对扁平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向所有人了解情况 , 但是只跟少数人讨论决策 。
2)选择关键岗位负责人时 , 我不看重管理经验 , 只看重专业能力 。
结果就是我选中的这个负责人 , 经常把自己累个半死 , 但是团队的整体产出完全不行 。
带团队 , 真的是需要经验的 。 专业能力 , 和带团队能力 , 是两种关联性比较低的能力 。 前者是对事情的理解 , 而后者需要对人的理解 , 完全不是一回事 。
3)我拒绝在公司搞绩效考评和职级评估 。
前面说了 , 因为我自己就是绩效考评的受害者 , 所以我不想在自己的公司里搞这套 。 但是后来同事们不干了:他们需要来自公司的反馈 , 他们需要可预期、有节奏的成长反馈 。
所以2017年 , 公司到了300人的时候 , 我才在同事们的压力下 , 把绩效考评补上 。
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 , 如果我觉得自己的管理理念很先进、很时尚 , 那一定是错觉 。 那只是因为公司小而已 。 如果公司人数多了 , 就应该老老实实学习大公司的做法 。
管理是一门很复杂的科学 , 没有足够经验时就想搞创新 , 太难了 。
二、创业6年 ,
我犯过的几个高级错误
错误既然有低级 , 那就应该有高级 。 接下来就写写高级错误 。
所谓高级错误 , 就是这些错误背后的道理并非显而易见 。 有些我今天认为错误的事情 , 还在被国内一些商学院被作为正面案例 。
1

用KPI驱动业务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简单来说 , 就是把薪酬、奖金跟一些关键业务指标挂钩 。 关键指标可能是收入、利润、股价、活跃用户数、增长率等等 。
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做法 。 我在腾讯上班的前同事经常发一张很搞笑的表情图 , 图上是马化腾瞪着眼睛看着你 , 下面写着一行字:“KPI完成了吗?”
用KPI来驱动业务会带来什么问题呢?可能带来2个问题 。
1)短视
2016年 , 我非常希望公司的海外业务能快速增长 。 有一次 , 我把产品和市场团队的负责人叫到一起开会 , 讨论怎样才能在一个季度里做到收入增长30% 。 团队表示非常困难 。
也许是那天我情绪上来了 , 也许是受到了那段时间流行的“狼性文化”的影响 , 我要求团队必须达成目标 。 并且 , 为了增强团队的动力 , 我承诺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奖金 。
结果你猜怎么样?团队果然达成了30%的增长目标 。 但同时 , 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后果:产品数据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显著下滑 。
等我仔细回顾时 , 才发现为了达成目标、获得奖金 , 团队对产品做了非常短视的改动:把一些商品做了大幅的打折 , 并且把一些过去非常稀缺、从不售卖的商品 , 以很低的价格卖出去了 。
于是我才明白:制定短期目标 , 并且让目标跟奖金强挂钩 , 就是在逼团队变得短视 。
一个季度太短 , 那一年够长吗?有时候也不够 。 有些投资人会要求被投公司对赌利润 , 这也会让公司变得短视 。
亚马逊和Google在近两年的公开文件中显示 , 他们都不再把高管的薪酬跟业绩指标挂钩 。 这两个公司都是“长期主义”的坚定拥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