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文章图片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有人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 , 无法避免 , 就只能想办法解决 。
很长时间内 , 采用的方式都是填埋 ,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 , 尤其许多工厂图省事 , 选择将垃圾倾倒进江河湖海 , 导致鱼类不得不跟垃圾一起遨游 , 人若再吃这些鱼 , 又会对健康带来难以估量的隐患 。
当填埋方式达到饱和 , 递进策略是建设焚烧发电厂 , 此种对抗垃圾的战略 , 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 。

不仅会极大污染空气质量 , 让蓝天白云成为回忆中再难复刻的梦境 , 还根本赶不上垃圾的产生速度 , 即使再加班加点的造焚烧厂也无济于事 。
随着人们对地球生态的重视与日倍增 , 如何对待垃圾就提上日程 , 首先制定出的核心思路 , 就是通过垃圾分类 , 让可回收垃圾得到二次利用 , 不可回收垃圾则做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 。
2019年7月 , 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强制垃圾分类 , 经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 , 于46个城市紧跟其后施行强制垃圾分类 。
但效果并不如人意 , 即使各方渠道用尽心思宣传垃圾分类百利无一害 , 衍生出一系列垃圾桶造型背包 , 购物袋等周边 。
依然像一阵风潮刮过 , 不光居民提不起心思认真做垃圾分类 , 一段时间后 , 各社区的垃圾桶也形同摆设 , 还是湿干腥臭混杂成一团 , 被垃圾车一股脑倒走了事 。
面对迫在眉睫又阻力重重的垃圾问题 , 一位而立之年的工程师却迎难而上 , 另辟新径找到简约且高效的垃圾回收妙计 , 并打破垃圾回收不盈利的桎梏 。
具体这位研究生毕业的微软工程师 , 是如何跨界选择去成都“收破烂”这条路?他又经历过哪些阻碍?后来过得怎样?有没有取得不菲的成就?想知道这一切 , 就得从此人的背景一一道来 。

一、光鲜亮丽的履历从工程师到垃圾分类领域佼佼者 , 事业跨度之大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
许多人都对此表示好奇 , 其本人接受采访时 , 也坦诚指出确实难度不小 , 可为避免将来的垃圾围城 , 再难也要想办法做下去 , 不难看出 , 创业者需要的韧性和勇气皆具备 。
他就是汪剑超 , 有着光鲜亮丽的履历 。
——1995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中科大计算机系录取 , 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软件所读研 , 2005年研究生毕业 , 顺理成章到微软任职研发工程师和产品经理 , 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十分体面 。
本人穿着性格 , 也符合大家一贯对工程师的想象 , 总是一身白衬衫和牛仔裤 , 带着朴素的黑框眼镜 , 语速平和从容 , 言谈颇有条理 , 给人分外内敛稳重的印象 。
可内里的雄心壮志 , 却从大学时期就能见端倪 , 汪剑超放在宿舍的睡前读物 , 一直是比尔·盖茨传记 , 数次精读 , 总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
虽入职微软并工作的可圈可点 , 可只待一个机会 , 就有魄力可以毫不犹豫将安逸的生活打破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