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三 )


使得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 , 只能不停再向政府“讲故事” , 争取再拿补贴 , 才能保证不会全面倒牌 。
汪剑超认为 , 若一个模式不可持续 , 那就趁早摆脱 , 只靠输血不持久 , 要具备有造血功能 。 但创始人则认为政府补贴这块好不容易走上正轨 , 不同意转为市场化 。

多番沟通无果 , 理念冲突实在不可调和 , 2017年初 , 汪剑超就离开成都环保科技公司 , 跟合伙人杨勇创办奥北环保 , 办公地选在成都高新区的众创空间 。
前脚刚离开公司 , 几年积攒下来的问题一齐凸显 , 随着投放进小区的智能回收设备被闲置不用 , 政府也逐渐收紧发放补贴的频率和金额 。
这也不能怪居民文明意识程度不高 , 毕竟谁也不喜欢麻烦 , 铺天盖地的宣传若没打到用户心底 , 反倒会激起逆反心理 , 连本有的热情都消磨殆尽 。
2017至2018年 , 行业内两家巨头相继宣布进入破产清算阶段 , 曾经风头无两的企业几年内大厦倾颓 , 惹得各界人士一阵唏嘘......
他们纷纷认为:“互联网掘金垃圾分类 , 最多算是这场自上而下生活革命的曲序 。 ”
但就在兴冲冲入场的人摇头离去之时 , 汪剑超却大浪淘沙理清了思路 , 准备依然借助互联网工程师的思维 , 只是不再是传统的大数据及toc , 而是简约且高效的理念 。
把握住前期低投入和轻运营这两个核心思路 , 奥北环保轻装上阵 , 汪剑超这次创业效果如何呢?
【成都|11年前,微软工程师放弃百万年薪,到成都“收破烂”,后来怎样了】
三、稳扎稳打创造奇迹汪剑超带着技术团队先是埋头做研发 , 搞出智能化垃圾分类系统 。
流程为用户在小程序注册会员 , 花10元钱购买一个带着二维码的可追溯环保袋 , 自行查找垃圾自助投放点 , 就可将塑料、瓶子及纸张等14种常见的可回收垃圾装袋投放 , 相应的收入会打到账户 , 再领取新袋子循环 。
行内人对此感到惊异 , 觉得花大钱做推广都带不起垃圾分类的热情 , 再让用户掏钱能成吗?
汪剑超认为:要做认定的事 , 而不是容易的事 , 并不是方便或讨好用户才能达到效果 , 只有提供正确且可长期实行的方法 , 才会让大家真正行动起来 。
并且对于10元钱购买环保袋 , 汪剑超也有别致的观点 , 他觉得人群中永远有一小部分人 , 是存在垃圾分类的意识 , 这10块钱的目的 , 就是把他们找到 , 筛选出想做这件事的客户 。
有“门槛”并不可怕 , 精准为其提供所需的服务 , 才是立足的法门 。
可见汪剑超通过二八法则 , 接受一件事并不会为所有人看好 , 只有先让这部分人心满意足完成垃圾分类 , 也会逐渐带动身边的人加入进来 , 经年累月下来 , 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就会有明显提高 。

汪剑超这次并未着急投放 , 碰巧女儿就读的幼儿园也有垃圾分类的困扰 。
当时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喝牛奶 , 但牛奶盒平时很容易滴出残余的奶 , 使卫生很难打理 , 赶到夏天更是容易滋生异味 , 一拍即合 , 幼儿园就成为最早参与垃圾分类的机构之一 。
效果十分显著 , 每日大家喝完奶后 , 会由选出来的值日生用剪刀将奶盒拆开 , 放进盆中清洗并晾干 , 再一起放进环保袋中 。
汪剑超看到觉得思路没错 , 可以准备运营投放 , 就在成都运转了400多个自助投放点位 。
看似庞大的工程量 , 却只需团队20多人就可以完成 , 因为汪剑超采用智能且无人化的回收系统 , 他提出:“理论上 , 用户可以一辈子这样做垃圾分类 , 还一次都不用跟我们见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