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涌入聚合约车,腾讯、华为给赛道添堵( 三 )

, 美团为40~50万单;到了2021年8月 , 滴滴日均单量减少至 2000万左右 ,, 美团翻了3倍 , 约为120 万 , 高德日单量暴涨7倍多 , 约500 万 。
显然 , 在新开辟的聚合模式中 , 高德成了最大的赢家 , 而能“赢”的关键就在于高德为滴滴之外的小平台们带来了其最需要的流量 , 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价值 。 最初 , 高德打车刚刚上线时滴滴曾热情接入 , 但作为赛道的超级玩家 , 滴滴很快发现在高德打车平台上 , 自己有的高德都有 , 而自己没有的 , 高德还有 。
高德的流量注入和数据、风控、支付、金融等多方面的功能支持 , 让很多长尾网约车平台降低了获客门槛 , 平台们起码不再为流量犯愁 , 只需要考虑司机和乘客的问题即可 。 有了不亚于滴滴的流量 , 其他小网约车平台与滴滴享有相同的接单机会 , 这直接导致了原本属于滴滴的市场份额 , 被高德平台上的长尾网约车平台抢走 。
也就是说 , 在这一模式里 , 除了滴滴之外 , 高德、第三方平台和乘客都是获益者 , 尤其是高德 , 非常轻的资产 , 却撬动了规模庞大的网约车市场和可观的佣金收入 , 可谓一举多得 。 但另一边 , 这样的模式也存在着壁垒不够坚实的问题 , 其他拥有流量和技术的玩家也同样有能力入局 。
2021年滴滴事件之后 , 像T3出行这样的次头部企业决定以007的工作方式战斗40天 , 来抓住滴滴给予的窗口期 。 长期被滴滴压制的底部网约车平台们也同样迎来了春天 ,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 , 截至2022年6月30日 , 全国共有27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 , 环比增加3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453.0万本、车辆运输证183.7万本 , 环比分别增长3.1%、4.3% 。
网约车平台的爆发 , 带来了运力资源和聚合模式的进一步上行 。 高德首次尝鲜之后 , 目前已接入100余家网约车平台 , 滴滴、百度、携程、美团则紧随其后 , 甚至是吉利等玩家也纷纷下场搞聚合 , 一时间赛道里巨头云集 , 而手握流量与技术的腾讯和华为 , 则是最新的玩家 。
实际上 , 华为可能还算新手 , 但腾讯却并不能算“全新” 。 早在2020年 , 微信九宫格就上线了出行服务入口 , 主要向用户提供车主服务、驾车导航及公交规划内容 。 两个月前 , 腾讯静悄悄发布了打车业务 , 而相关公告的宣传配图仍然强调 , 出行服务以服务车主为主 。
很明显 , 新入局的腾讯在出行服务上异常低调和谨慎 。 对比高德动辄100余家的第三方平台 , 目前腾讯打车服务仅支持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区 , 以北京为例 , 腾讯出行可为用户提供经济型、优选型、舒适型三种服务 , 其中经济型和舒适型由曹操出行、阳光出行、首汽出行提供服务 , 优选型的出行服务商是阳光出行 , 用户可以勾选多个服务商同时呼叫网约车服务 。
而华为则更为谨慎 , 目前仅支持北京、深圳、南京三座城市 , 只接入了首汽约车和神州专车两种选择 , 在车型上提供经济型、舒适性、商务6座、豪华型四种选择 。
两大巨头以聚合模式入局网约车市场已成定局 , 而无论其技术水平、资源能力 , 还是流量基础等硬性指标 , 两者都有能力与其他巨头实现同台竞技 , 虽然入局时间稍晚 , 但从纸面实力而言 , 两者绝对有机会从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