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在消费互联网平台创业黄昏,再论中国电商格局的变数( 二 )


2022年1月6日 , 有媒体发现 , 打开凡客诚品官网 , 就直接跳转到凡客诚品有赞商城 。 凡客官方客服告诉媒体 , 2022年初 , 公司官网就已经使用有赞系统 , 并表示这是系统正常升级 。 只不过此事当时并未被多少人注意到 。
“APP的本质就是希望用户来平台下单购买 , 但问题是 , 目前用户几乎都集中在综合类大电商平台 。 电商目前的演进路径是在综合类电商平台到直播类电商平台之间 , 垂类APP在这个进程中的存在意义没这么大了 。 用户没有新习惯去垂类APP购买 , 对于团队来说还需要养一个技术团队维持APP业务 , 成本太高 。 蜜芽砍掉APP业务是合理的做法 。 ”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认为 , 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 , 现阶段 , 品牌或垂直电商商 , 自建官网和独立APP价值不高 , 在大平台好好做生意即可 。

中国消费者永远不需要垂直电商和独立站?
当中国公司Shein以独立站名扬全球 , 甚至被视为亚马逊的挑战者;中国的垂直电商、线上品牌们 , 都在放弃官网和独立APP , 而选择变成终将汇入巨头流量海洋中的一缕涓涓细流 。
我们想问的是:当欧美消费者习惯独立站购物 , 而中国消费者永远不需要垂直电商和独立站吗?中国电商行业 , 永远是综合类电商平台 , 或者流量巨头的天下吗?
身为一个中国消费者 , 你想要网购 , 你会首先想到:淘宝和天猫、京东、拼多多 , 微信小程序 。 去年至今 , 你可能还会想到抖音和快手 。 而你很难想到 , 要去垂直电商、品牌官网或官方APP买东西 。
在看主流品牌们的效果广告 , 它们绝大部分以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为终点 , 让用户下单完成交易 。 极少品牌将用户导向垂直电商 , 也不会导向自己的官网或者独立APP , 原因很简单 , 导过去也不会有什么成交量 , 品牌干脆放弃 。
过去十几年来 , 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在变:从C2C、B2C、淘系电商、京东这样的货架电商 , 到拼多多这样“货找人”的社交电商 , 再到抖音快手这样 , 品牌直播直面消费者的直播电商 。 但是 , 从品牌和垂直类目渠道商的角度看 , 各类电商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 , 热闹得很 , 而消费者无非是在各种综合类电商之间兜兜转转 , 从来没有真正流向品牌官网、官方APP;也极少流向垂直电商 。
综合类电商平台 , 已经占据了用户的购物入口心智 , 获客成本越来越低 , 履约成本也会下降 , 供应方和需求方的相互吸引和相互促进 , 从而形成双边市场效应:随着供给的增加 , 品类价格优势也会越大 , 品类丰富程度也越高 , 于是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 阿里巴巴、京东就是这样成为巨无霸电商平台 , 他们站在垂类电商、品牌APP面前 , 宛如大象俯视蚂蚁 。
所以 , 有双边市场效应的成功案例珠玉在前 , 曾经以“去中心化”为标签的抖音、快手也在涉足电商的同时 , 就在强调“交易闭环” , 势要掌控商家 , 把交易截留在自己平台上 , 肥水不流外人田 。 今天抖音快手的气质 , 和10年前屏蔽百度、屏蔽蘑菇街、屏蔽微信的阿里巴巴也没有什么区别 。
我们必须承认 , 中国消费者购物的入口心智 , 已经被综合电商平台占据 。 综合类电商平台后来的挑战者们 , 试图在电商行业分一杯羹的后浪们 , 也都是挟流量自重 , 把建立闭环当成最重要的事 , 形成双边市场效应 , 无论拼多多、抖音、快手都是如此 。 小红书、B站也都试图这样做 , 只是还没有成势 。
在这样一个马太效应恐怖的市场上 , 垂直电商根本不可能躲在自己的品类里岁月静好 , 只能慢慢向综合平台和流量平台缴枪 , 再奉上广告预算 。 7年前的苏宁、乐蜂、一号店都不外如是 , 到今天依然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