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已找准下一个浪潮之巅( 四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没有什么比‘创新’更具有吸引力了” , 任勇说 。 汽车行业迎来了全面智能化的拐点 , 汽车科技需要长期主义耕耘 , 用时间换经验 , 不会轻易内卷 , 出于这个原因 , 任勇成为了一名自主汽车操作系统研发工程师 。
那些顺势进入智能汽车领域的年轻人 , 不约而同地提到自己“不焦虑”了 。
在广州小鹏汽车基地 , 30岁的裴环重新迎来了自己的事业 , 上一份工作她在一家老牌电商公司做产品经理 , 3年的时间里 , 她每天盯着数据找产品的方向 , “感觉自己的价值在一堆数据里” , 如今她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直接可感知的汽车产品的规划中 。
在北京 , 26岁的许爽则选择进入一家专注做汽车基础软件的企业 , 做软件开发 , 他应用上了自己的软件专业优势 , 同时加深了对汽车电子电器架构的理解 , 在他看来自己更像“幕后工作者” , 但每一行代码都影响着汽车最终呈现给用户的体验 。
当我们拨开不焦虑的迷雾、追本溯源时 , 会发现不焦虑的根源指向同一个命题:创新是有路径的 , 当踏实地做事、充满希望时 , 自然不会焦虑 。
3、飞速的另一面:
把创新砸进行业里
就在任勇以为可以“弯道超车”的时候 , 上海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大家的节奏 。
车企发出了壮士扼腕般地呼吁 , 要求复工;许多人开始担忧中国汽车的未来 。 这种悲壮也顺着产业链 , 传递到了行业上下游每一个人的身上——车企无法生产 , 意味着硬件部分的研发几乎陷入停滞 , 汽车智能化的压力来到了软件端 。
放眼未来的年轻人,已找准下一个浪潮之巅
文章图片
图|汽车软件 , 智能汽车比拼的焦点
换句话说 , 战场集中到了软件层面上 , 考验着公司的应变能力水平 。 在防疫特殊时期 , 互联网科技公司利用云端优势 , 研发、测试工作都快速转移到线上完成 , 基本没有耽搁项目进度 。
和产业结合的创新是最考验互联网人的地方 , “不过我们都习惯了在苛刻条件下的创新” , 汽车AI语音算法研发工程师刘航说 。
在汽车行业 , 这种创新与人们熟知的互联网2C的快速开发、飞速迭代有所不同 , 它需要与汽车行业深度耦合 , 与产品研发的节奏一致 , 其中对软件技术积淀、质量标准、安全性能等都有着极高要求 。
任勇进入公司的时候 , 恰逢公司内部决定着手自研智能驾驶操作系统 。
在智能汽车快速发展、进入日益胶着状态后 , 战场进入底层基础软件行列 , 过往的操作系统都是用的欧美国家的 , 可2018年贸易战之后 , 技术封锁则更加严苛 , 经常出现国内公司采购技术时 , 被退回的事件 。
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 实现自研能力的飞跃、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难题 , “如果不突破技术封锁 , 等于错失了这次汽车行业发展的机会 , 被对方拿捏后将没有丝毫话语权” 。
但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还是存在沟壑 , 前者的工作人员更多关注硬件 , 后者多关注软件本身 , 双方不同的背景、关注点 , 使得在开发操作系统的时候充满摩擦 。 于是任勇就拿着图纸 , 一点点给没有制造经验的技术人员补课 。 直到今年 , 在任勇和团队的努力下 , 相继拿到两项国际认证后 , 他才稍微松一口气 。
在斑马智行 , 任勇体会最深的是公司以技术为本的浓厚工程师文化 , 大家因对技术的热爱而相聚 , 为以技术驱动汽车行业变革而努力 。
“公司刚刚举办了‘以梦为码’技术周系列活动 , 包含创新技术展、TED分享、论坛等丰富的形式 , 参与到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年轻人对技术赋能产业的热情 , 在产业变革的当下 , 大家都有很高昂的士气 。 ”任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