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成功,当然要对自己“狠”——小米12S系列讲传承的故事( 四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小米还为这块屏幕加入了其自研的“原色护眼模式” , 算是小米12S Pro区别前作的一个重要指标 。 不难想象 , 它是一种基于AI算法的识别屏幕有害蓝光的护眼模式 , 它可以在降低蓝光的同时 , 尽可能地保持色彩的还原度 。 从实际体验来看 , 我们主观上能够察觉到它的效能 。
至于AI大师画质引擎等AI智能场景优化模式 , 以及视频画质增强、动态画面补偿等等软强化特质 , 我们在小米之前的旗舰机型里也有体验 , 这里就不展开了 。
平台的更新
“命名一小步”与“性能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 , 这次第一代骁龙8+采用更好的制程工艺实现了更有效的功耗表现能力 , 不同于我们过去几年熟悉的“骁龙套路”:半年一次“Plus”版本升级 , 围绕更高频率的调校而行 。 甚至 , 官方对于这套“三来年最让人动心”的处理器平台之命名 , 也颇为用心:第一代骁龙8+移动平台 。 这很明显是要和之前的“全新骁龙8 Gen1”产生不一样的消费认知意识 。 所以 , 我们不妨把它看作一次“完全不同”的旗舰平台升级举措 , 更见小米的诚意——之前第一代骁龙8+发布会的时候 , 小米王翔也说“这一代可不是像骁龙888+那样的小打小闹 , 而是体验上的大革新” 。

第一代骁龙8+平台相对前作来说 , 最大的变化就是将工艺制程改成了台积电4nm , 核心面积缩小21% 。 换句话说 , 若是从骁龙888算起 , 大家等了一年半的“救世主”台积电终于来了 , 按大众的话说 , “天下苦三星制程久矣” 。
CPU方面 , 虽然核心架构保持不变 。 但是更优秀的制程工艺 , 不超频实在说不过去 。 详细看看:1颗Cortex X2超大核 , 由3.0Ghz提升到3.2Ghz;3颗A710大核 , 由2.5Ghz提升到2.75Ghz;4颗A510小核 , 由1.8Ghz提升到2.0Ghz 。 GPU方面 , 依然是Adreno 730 , 但官方也表示是超了10% 。



小米12S Pro
如此一来 , CPU和GPU各自性能提升明显 , 但功耗却又整体下降了30%~33% , 这可是一件不容易的妙事 。 从小米官方的数据来看 , 在屏幕与电池配置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 小米12S Pro比小米12 Pro的常规通勤续航表现提升了15% , 重度应用的用户甚至能体验到20%的续航提升表现 。



小米12S
而且 , 这是保证性能提升的前提下所实现的续航提升 , 前面的介绍已经阐述了这个逻辑 。 在《王者荣耀》的120帧测试里 , 小米12S Pro的平均帧率接近119fps , 较小米12 Pro有可见的提升 , 且功耗降低接近10%;在《原神》原画质60帧测试里 , 小米12S Pro平均帧率达到59fps , 较前作的性能提升更是超过15% , 功耗下降超过14% 。
为了配得上第一代骁龙8+ , 满血版的LPDDR5 RAM和满血版的UFS3.1 ROM自然是不会缺席 , 小米在性能上的“榨取能力”从来都不是问题 , 这也让我们反而少了很多着墨的动力 。 过去的小米数字旗舰 , 在RAM和ROM的选择方面 , 也都走在同时代的前端 , 这方面各位从来不用担心 。
不过 , 散热方面我们还是要继续聊一聊 。 实际上 , 性能与功耗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成正比的 , 即便是特别侧重功耗控制的第一代骁龙8+ , 也必须严肃对待其散热的问题 , 至少让它随时能够全力以赴 , 总不会错 。
首先 , 在机身冗余并不宽裕的标准版小米12S而言 , 散热的问题是个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 , 因为它不仅仅影响于处理器本身(当初小米12亦是如此) 。 小米的方案是继续保持超大石墨散热区为主体 , 白色石墨烯对处理器区域进行重点照顾 , 2600平方毫米的VC板作为辅助——0.3mm依旧是目前极薄的VC板标准 , 它所营造的液冷散热模组 , 其改进的Mesh工艺让液冷内部毛细结构密度提升20% 。 另外 , 铜箔和导热凝胶 , 散热能力覆盖到机器内部的每一处小细节 , 还是我们熟悉的上下包夹的三明治结构(采用了目前最小且密度最高的5G主板 , 器件多了10% , 面积小了17%) , 形成立体高效的全方位散热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