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社会责任和政府监管,是不是滴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网约车|社会责任和政府监管,是不是滴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文章插图

互联网公司垄断,已然成了一股风潮。
垄断形态,无非两种。
于同行,力强虐菜;于用户,店大欺客。
反垄断的显性目的,是遏制上述现象。
而其隐性作用,则是能够让一个个巨头,拥有大公司本该有的体面: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恶性竞争、对用户真诚、引领市场良性运转……
滴滴虐过菜吗?欺过客吗?
关于虐菜,事关它成为寡头后,是否恶意打压羸弱的一方。
关于欺客,事关有无常态性欺负司机、欺骗用户。
此前,外媒报道有关部门在对滴滴进行相关调查。
但滴滴近些年的市场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并谈不上“虐菜”。
滴滴在并购Uber中国,成为绝对霸主后,它的很多商业手段,颇为体面,并未恶意打压层出不群的新势力公司。
不像草莽且稚嫩时期的少年滴滴,在补贴大战中,依靠强大的资本运作能力,拖得多家曾同等体量的平台,苦不堪言。
不过滴滴被怀疑“欺客”的地方,则是大数据杀熟。
此前有报道指出,滴滴或存在根据乘客手机型号,分级定价的现象,好手机收费更多,便宜手机反之。大数据杀熟在行业里屡见不鲜,但若根据手机型号一维度,进行价格歧视,着实对用户不真诚,很不体面。
滴滴现有的体面,更多表现在部分社会责任上。
《人民日报》曾发文表示,滴滴出行等分享经济企业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机会,将推动就业方式的改变,使得分配机制更公平。例如2019年,滴滴平台在国内带动了1360万个就业机会,司机、单车运维等直接就业机会760余万个,汽车生产、销售、加油等间接就业机会近600万,靠网约车吃饭的人很多。
滴滴也推动了出租车行业往更远、更快的方向发展,顺风车问题后滴滴在安全方面做出了努力。
比如2019年9月,滴滴发布网约车行业首个安全标准,其中包含了96项条款和19项安全制度;滴滴曾对外公布,2019年,滴滴预计网约车安全投入将超过20亿元;今年6月,道路安全等级标准获批立项,滴滴自动驾驶牵头,加速了该行业的商业化速度。
抗疫过程中,滴滴积极响应。2020年初,疫情突然爆发,接到武汉医务人员用车求助,紧急开发的仅供医护人员线上叫车的功能开始启用,大年初一下午,由1336名司机组成的社区保障车队成立,滴滴也做出了一系列防疫举措。
单一事件不足以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但对于滴滴来说,履行社会责任中最大的争议点,在于2018年顺风车的连续两起奸杀事故,而客服的行为让众人颇为愤怒。当时乐清警方通报称,三次向滴滴索要嫌犯信息,但两次被拒,直到第三次才拿到,整个过程耗时92分钟,早已错过救援的黄金时间。
在下线400多天后,滴滴顺风车重新上架开启试运营,结果令人乍舌的是,滴滴将女性的服务时间和男性区别开,男性是5:00-23:00,女性是5:00-20:00。
令人难接受的是,当时滴滴顺风车的这项整改不在安全上下文章却“限制”女性出行时间,一时间,滴滴顺风车陷入了什么都不做、不负责任、性别歧视、一刀切、懒政等舆论风波,无论做什么都没办法让利益相关方满意。
不可否认的是,顺风车产品积极的社会价值在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思维方便了大家出行、缓解交通压力,然而当时的顺风车陌生人模式给用户带来了出行风险和安全问题,对于体能偏弱的女性而言尤为凸显。
当时,滴滴甚至采用刊登打色情擦边球海报等系列操作,将顺风车打造成了一个“男有豪车,女有美貌”的社交产品,这样的行为增加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