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咖啡的中场战事( 四 )


这种定位是基于对市场的认知。隅田川将大众的咖啡消费需求分为两类。便捷、功能型产品,多为经过深加工的咖啡产品,包括咖啡液、冻干咖啡;享受型产品,也称类现磨产品,它的香味浓郁,咖啡风味能最大化还原。
由于在人均年消费200杯以上的成熟咖啡市场,类现磨咖啡产品都在市场占据明显优势。而数据显示,在具有咖啡消费行为的人中,超六成消费者每周会饮用3杯及以上咖啡。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咖啡消费量较高,人均咖啡消费量已与成熟咖啡市场相当。因此,隅田川将鲜咖啡品类战略视作未来的机会点,高品质挂耳这类类现磨产品成了主打产品。
林浩称,尽管同在10元以下低价格带,隅田川与三顿半分属完全不同两个赛道,二者是在不同产品、场景方向的延伸。隅田川看到的是市场升级的可能性。而他们将咖啡液、冻干咖啡作为场景补充的原因在于,当下咖啡仍处在市场教育期,便捷型产品有自己的优势。
即便如此,在一些论坛上也依然能看到咖啡的原教旨主义者对“不那么咖啡”的咖啡品牌们的声讨。
国产咖啡的新玩家们对这样的声音心态上却很开放。隅田川称,中国的咖啡行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潜力亟待释放。他们放眼的是未来咖啡市场的蓝海,只有以更高品质和亲民价格进行咖啡的普及和教育,咖啡文化才会在这片14亿人口的土壤里开花结果,才能为线下的精品咖啡从业者带来更大的基础客群和生存空间。
国产品牌们玩法多样,老牌的巨头有点坐不住。上个月,雀巢宣布巢将改造供应链,和天猫共建创新工厂和饮品知识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新品。在活动现场雀巢的大白兔奶糖口味咖啡颇为吸睛。
这是新一轮的国产替代来临之际,老牌巨头被迫守擂之举吗?
也许这句火药味浓厚的断言还为时过早。在咖啡消费大国日本,人均的咖啡饮用量约为350~400杯,国内咖啡文化最浓厚的上海人均饮用量也仅为15~20杯的水平,由此可见这个市场的消费潜力仍有待挖掘。
永璞的创始人铁皮说,中国的咖啡市场仍处于启蒙期,“还远没到你死我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