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滴滴变形记:厮杀、渡劫和求索( 二 )


直到2016年5月,苹果为滴滴注资10亿美元,成为滴滴要赢得这场“亚洲小组赛”的重要标志,因为苹果同时也是Uber的投资方。最终,滴滴宣布收购Uber中国,虽然当时双方在官宣的表述上不尽如一,但最终的结果是,“人民优步”成为了一种记忆,“滴滴的时代”到来了。
滴滴渡“劫” 重建体系
“2016年,是滴滴的一个里程碑,完成了公司第一个五年的愿景:打造一个中国人领导的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程维在2017年初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在完成了两次并购之后,滴滴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国内市场出行领域的领先者。虽然与嘀嗒、易到、神州等平台,在网约车不同垂直领域仍有竞争,但滴滴已经准备高速驶向另一段更宽广的赛道了。
程维曾表示,2017年是滴滴的变革之年。这一年,滴滴要为未来五到十年做准备:夯实优势业务、拓展边界、保持增量。这一年,滴滴智慧交通FT团队成立,快马加鞭地与各地政府展开合作,希望运用自身技术优势,成为智慧交通综合服务提供商。
在与Uber于国内战场交手后,滴滴的国际业务事业部也在悄然运作,开始出海。年底,R-Lab正式成立,负责滴滴的多元化探索。
2018年,本该是滴滴飞奔,快速发展的一年,结果却迎来了“至暗时刻”。在当年夏天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安全事故将滴滴推上风口浪尖,被视为盈利业务的顺风车停摆了长达一年之久。
一时间,滴滴被笼罩在一股阴暗的氛围中。“滴滴能不能挺过去?”成为了很多人的疑问。“我们躲不过几个锥心的问题:滴滴到底有没有价值观,是不是一家只顾利益,漠视安全、逃避责任的黑心企业?滴滴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能不能保护用户的安全出行?互联网出行到底是不是一个应该存在的行业?”在“乐清事件”发生十余天后,程维在公开信中自问。
程维和滴滴的回答是:行胜于言——成立安全指挥部,All in 安全。正如在招股书创始人信中,程维和柳青所说:“我们意识到,滴滴的业务同其它互联网平台有本质的不同,我们不只是连接消费者和商品与服务,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多变的人性。”
在出行领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安全永远是盈利的重要前提。滴滴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柳青曾表示,滴滴不惜以全年的增长为代价,把精力和重心放在了去搭建安全保护体系,保障司机和乘客的安全。滴滴数据显示,2019年其全年投入安全专项费用超过20亿元,2020年,投入安全费用30亿元,并安装100 万台智能安全车载设备。
在安全问题之外,滴滴的高佣金问题在上市前夕再度被发酵。滴滴网约车CEO、司机委员会主任孙枢发布公先后发布了两封公开信,一封表示要建立透明账单制度,排查关于抽成超过30%的订单占总订单数的比重从2.7%下降到了0.03%;另一封则宣布推出“早高峰0佣金”计划。
滴滴招股书显示,滴滴目前在国内已经拥有1300万名活跃司机,这包括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而正是这些司机们撑起了滴滴日均2500万次的交易量和它的出行帝国,归根结底,滴滴的核心生产力是“司机”。
在安全事件和佣金问题之后,滴滴或许真正明了了,与其他互联网产品不同,“交通出行”除了商业属性之外,更天然具有社会属性。在招股书中,关于安全和政策的风险提示占据了60页内容的绝大部分。
成为真正的巨头 多元化业务林立
从2017年开始,滴滴就开始为多元业务发展做布局,无论是国际市场、外卖业务、电商业务还是车服、金融和自动驾驶,滴滴的目标是不断获取增量,提升效益,丰富和稳定营收结构。这就如同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巨头在主营业务稳定后,不断向外拓展边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