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裁员真能拯救中国互联网?

滴滴出行|裁员真能拯救中国互联网?

文章图片

滴滴出行|裁员真能拯救中国互联网?

文章图片


马克思曾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 ”
利益当头 , 千禧年来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先后经历过四轮较大规模的裁员 。 可以预见的是 , 2021-2022年的裁员浪潮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
而从末位淘汰、优化人员、向社会输送人才 , 甚至到近来的“恭喜毕业” 。 同样可以预见的是 , 有关于裁员新说法也将不断撩拨舆论的神经 。
可对企业来说 , 追求利润天经地义 。 可为了达成利润而一味依托裁员降本的手段 , 正让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走向岔路 。
【滴滴出行|裁员真能拯救中国互联网?】历史的惯性
历史的惯性 , 让中国互联网公司将“裁员”当成了降本最直接的方式 。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 ,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超500家破产 , 大量互联网公司市值腰斩 , 以web1.0门户网站为首的中概股公司大量裁员 。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 ,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视频、博客、游戏、传媒等多业务线爆发裁员 , 以web2.0时代为首的巨头们延续风潮 。

再到第三次互联网裁员潮——2018年全球科技企业裁员潮袭来 , 中国互联网大厂们“应声中招 。 ”彼时媒体统计 , 2018年先后至少有17家公司被爆裁员、缩减招聘规模 , 其中至少有8家互联网公司 。
回顾以往 , 三次裁员潮几乎都是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 , 而中国互联网企业交出的答卷 , 都以裁员这一种最直接的降本方式度过危机 。
然而 , 三次裁员潮却有一个“吊诡”的现象:中国互联网公司们在迅速裁员的同时 , 也在同步大量招人 。 几家头部企业如腾讯、阿里、京东 , 以及后来的字节快手等互联网新贵 , 人员规模则在迅速增加 。
然而 , 随着2021年到2022年的最新一轮互联裁员潮来临 , 形势彻底逆转 , 核心问题终于暴露 。
裁员为什么失灵?
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科技监管趋严、大公司病等等因素 , 都是造成中国互联网第四次裁员浪潮的客观原因 。
但根本问题在于 ,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已经难以处理好降本增效的问题 。 事实上 , 降本是一家企业增效的手段 , 但从不是目的 。
2010年 , IBM三年内裁掉了11万人同时招进9万人 。 激烈的业务转型下 , 这家企业被誉为大象起舞、挥刀向内的一个范例 。 美国制造企业贝瑞·威米勒2008年遭到金融危机冲击 , 订单损失严重 , 但老板则表示:我不相信人头能解决问题 , 我认为人心才有价值 。 随后公司开启了全员无薪休假计划 , 最终顺利渡过难关 。
更早的2001年 , 亚马逊的贝索斯面主导裁员合计15% , 而顺利度过这场裁员危机后 , 亏损多年的亚马逊则在近年实现盈利 , 市值早已突破万亿美元 。
但中国互联网第四次裁员潮 , 则更趋近一种纯粹“降本” 。 而这样的“降本”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缩减企业开支 , 实现利润提升 。 但如此裁员 , 已经无法解决人效问题 。

事实上 , 千禧年后二十年内 ,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人员规模在迅速提升 。 与美国互联网企业相比 , 微软、苹果用了将近40年人员规模从1万提升到10万 , 但中国企业速度则几乎提高了一倍:阿里用了19年 , 京东用了17年 。 而现阶段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最高的腾讯 , 在2021年三季人数突破10万 。
然而 , 腾讯仅为2.8万亿苹果市值的五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