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轮融资|投资人跌下神坛:半年0出手,转行送外卖( 二 )


这让天生对风险敏锐的投资经理们意识到 , 情况可能不妙 。 于是 , 失业之后 , 向杉和洪浩便开始马不停蹄得每天投递简历、跟猎头沟通 , 已形成肌肉记忆 。
半个月时间 , 向杉差不多聊了二十几个猎头 , 猎头给的反馈是 , 消费领域投资岗位几乎没有“坑” 。 转赛道的话 , 消费投资人转科技又极其困难 , 后者具有一定技术门槛 。
洪浩的情况也并不是很乐观 。 做投资经理这些年 , 他的成绩不差 , 每年保证至少一个项目 , 但他的简历几乎投遍了所有的和自己相关的机构 , 可是大部分都不招人 。
洪浩和向杉意识到:最好的时机或许真的过去了 。
滚烫的十年:一周见十几个创业者 , 一月投三四个项目过去十年 , 是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十年 , 也是中国投资行业蒸蒸日上的十年 。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初代超级互联网公司的股东名单以海外机构为主 , 本土机构并不多 , 而字节跳动、快手、滴滴、拼多多、小米等公司的股东名单 , 都有至少一家本土一线基金 。
2014年之后 , VC/PE机构猛增 。
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 , 2015年1-11月共披露796支基金开始募集或成立 , 总目标募集规模达到1626.06亿美元 , 目标募集规模达到了近几年来的峰值;2015年1-11月共披露出1055支基金募集完成 , 披露的募集完成基金的金额规模为472.95亿美元 。 2015年1-11月国内创投市场共披露2506起案例 。 2013年 , 这一数字还是1335起 。
市场似乎有用不完的热钱 。 一位中小机构投资人募集一期规模2亿元人民币的基金 , 最多只需要一个半月 。
人才永远顺着钱的方向流动 。 一种在行业流传的说法是 , 2017年中国一级市场投资人就已达到了20万 。 一位机构合伙人用“疯狂扫货”来形容当时的情景 , 夸张的时候 , 一个月就能投三四个项目 。
这种火热持续到2020年 。 只不过从当初的互联网投资热 , 转移到了消费领域 。
某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宋清告诉Tech星球 , 2020年 , 项目集中爆发时 , 他一周需要约见十几个创业者 。 每天从早忙到晚 , 除了跟项目的人聊 , 还要做内部汇报 , 以及跟同行、FA(财务顾问)之间交流 。
在外界看来 , 投资人代表着行业认知天花板 , 他们能提前预判未来3-5年甚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 手握重金 , 掌管着一家家创业公司的生杀大权 。 他们个人财富积累速度也很快 , 不仅领着高于同龄人的薪资 , 每年底还可凭借出手的投资项目拿到丰厚的分红(投成奖+跟投奖) 。
更重要的是 , 项目退出之后 , 投资机构会把收益的一部分给到执行团队 , 就是Carry 。
撞上时代红利的投资人们个人财富疯狂积累 。 慧眼识珠 , 便可通过一个投资标的创造数以亿级的财富 。 有消息称 , 投资快手的投资人 , 光是Carry就拿到了1个亿 。 投资圈的共识是 , VC想赚钱 , 挣的就是Carry 。
投资人个人财富积累 , 与投到好案子的比率呈强绑定关系 。 大部分投资经理一般只需要一年投成一个项目足以 。 去年宋清投了2个项目 , 他所在的机构年终奖的上限是12个月工资 , 宋清拿到了7-8个月年终奖 。
翟远告诉Tech星球 , 投资经理的收入由底薪和投成奖构成 , 底薪基本可以满足日常支出 , 投成奖才是大头 。 如果一个项目 , 他是主要负责人 , 就可以拿到一半甚至70%的奖金 , 大约10万元左右 。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月投成四个项目 , 每个奖金10万元的话 , 投成奖就有40万 , 回报不可谓不丰富 。 这还不算Carry 。
对于投资人个人财富积累而言 , 宋清认为财务回报最高的时间段在2020年-2021年 , 那时候的案源和项目质量也是最好的 , 一个项目融资两三轮 , 投资人凭借一个项目就有很高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