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21万人!逃离大厂,涌向何处?( 二 )


据网信办数据 , 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 , 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为21.68万人 。 同时 , 12家互联网大厂还招聘了29.59万人员工 , 净增用工7.91万人 。
有招聘网站负责人估计 , 29.59万招聘人员中 , 校招和社招占比可能达到5:5(校招占比可能更高) , 这就意味着 , 在这一轮人员流动中 , 保守估计将有6万大厂人主动或被动地流出互联网行业 。
没有详细数据说明本轮裁员到底有多少人流出互联网 , 但该负责人表示 , 大厂的决策层们普遍认为 , 末位淘汰10~20% , 对业务没有太大影响;其次 , 过去两年股价上涨 , 业务扩张 , 大约新增了10%-20%人员 。
与之相应 , 裁员也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第一探索性业务整体被裁;第二人员优化普遍存在 。 比如各个大厂的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社区团购 , 均属于前者 , 而在竞争中处于下风的部门 , 比如腾讯PCG、CSIG , 阿里本地生活、美团“快买优”(快驴、美团优选、美团买菜)等部门 , 也都面临10-20%的人员优化 。
“这两部分人加在一起 , 流出互联网的人员占比可能会超过20% 。 ”该负责人总结 。
对于被裁人员来说 , 有人还想留在大厂 , 也有人想要追求work life balance 。 脉脉《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显示 , 大厂也不再是稳中求进的选择 。 41.5%的职场人被动离职后选择转换行业 , 23.5%的职场人选择考公考编 , 还有19.2%的职场人选择从互联网企业进入实体经济企业 。

数据来自脉脉《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
02还搁那一门心思做“淘宝”呢?甘心做个产业螺丝钉算了当阿里因裁员上热搜时 , 李奇还在为自己的前瞻性沾沾自喜 , 他提前从阿里跳槽到一家农业B2B电商平台 , 从事平台运营 。
在此之前 , 李奇明显感觉到职业生涯出现瓶颈 。 他所在的部门负责防御竞争对手 , 当他们做了很多调研 , 想去修改一个产品细节时 , 被领导以“要和淘宝保持一致”为理由拒绝 。
回顾这段经历 , 李奇觉得根本原因是 , “我们是防守型产品 , 只需要模仿对手 , 不需要开疆拓土 , 我们再怎么想改进都没有用 , 最后只能做得不伦不类 。 那时候我就知道 , 我们团队要散了 。 ”
进入现在这家公司 , 李奇的考量是 , “在阿里学到了很多to C电商的知识 , 再学会to B电商的知识 , 我自己的知识系统就可以闭环 , 也可以为将来创业做准备 。 ”入职刚一周 , 李奇就满身鸡血地开始跑全国各地的大型批发市场 。
但于畅觉得 , 互联网人去产业互联网 , 更像一个“支持性工具人” 。 “对互联网人来说 , 不管是搜集数据还是分析结论 , 在产业里都只是个配角 , 发挥螺丝钉作用 。 ”
至于她在什么情况下会跨行进入产业互联网 , 于畅表示:“如果过去的老板去了产业互联网 , 召唤我去 , 我会毫不犹豫跟过去 。 在互联网公司 , 嫡系非常重要 。 ”
正在观望的王全安可能代表了更广泛的心态 。 “产业端的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 产业互联网前景一目了然 。 ”但王全安觉得 , “大部分人的心态和我一样 , 处在观望中 , 跟买股票一样 , 可能有的人觉得有潜力想重仓 ,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跟风 , 哪里好就去哪里 , 哪里不好就想跑 。 ”
虽然尚未离开大厂 , 王全安已经翻了两个月国联股份的资料 。 国联股份是一家产业互联网头部企业 , 从事工业原材料的B2B交易与供应链数字化 , 已经连续9季度实现营收和利润的稳定增长 , 这也是王全安关注它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