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腾讯搬到云上,治愈了他们的技术焦虑
文章图片
1996年 , “云计算”概念问世 。 2006年 , 亚马逊正式推出AWS , 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逐步接受“云计算” , 并将应用逐步迁移到云端 , 享受这一新型计算方式带来的技术红利 。
在云原生概念、技术发展和普及之前 , 对于“云计算”的普遍理解是将旧的本地部署应用程序直接迁移到云端 。 但正如Splunk首席技术咨询AndiMann所说:“你应该以新的方式开展新事物 , 或者将新的云原生应用程序放入新的云基础架构中 , 或者通过拆分现有的单块应用来从头开始使用云原生原则重构它们 。 ”
云原生根本目的就是利用云上的便利 , 以及各种容器技术 , 更高效稳定地开发应用 。 如果应用本身没有基于“新”的云服务进行重构 , 而是继续采用“老”的架构 , 那么即使业务运行没有问题 , 应用也不能充分利用“新”的云运行环境的能力 。
技术人员只有对这些架构以及围绕这些架构建立的技术栈、工具链、交付体系进行升级 , 依托于云技术栈将其重新部署、部分重构甚至全部重写 , 才能将应用变成“云原生的” 。
6月16日 , 腾讯宣布 , 内部海量自研业务已实现全面上云 , 打造了国内最大的云原生实践 。 据统计 , 近三年来 , 腾讯的自研业务上云规模已经突破5000万核 , 累计节省成本超过30亿元 。
在这个过程中 , 腾讯的技术、运维、开发人员 , 都围绕着云原生开始新一轮技术迭代 , 重新适应云原生的环境 。 对技术人员本身而言 , 这也是他们学习成长、蜕变的三年 。那些虐我的需求 , 后来都成为TKE的领先点
文章图片
腾讯云容器团队专家工程师于广游“这些人是不是在故意搞我?”“他们根本就是不想云原生改造吧!”2019年的夏天 , 在被各个业务“乱七八糟”的需求狂轰乱炸后 , 于广游深夜下班回家路上有时会萌发出这样的想法 。
彼时的于广游 , 还是一位纯粹的技术原教旨主义者 , 每当谈及“神圣”的容器调度技术K8s(Kubernetes) , 他的眼神里常会闪过教徒般的光芒 。 然而 , 这种对于K8s技术的无比热爱和坚信 , 在给于广游带来飞速成长的同时 , 也一度曾让他辗转难眠、陷入迷茫 。
于广游2015年通过校招进入腾讯 , 起初做计算相关产品 , 负责腾讯云底层虚拟化相关工作 。 2016年 , 在社区大火的容器编排器K8s渐渐流传至业界 , 他所在的团队内部随即也启动了容器项目 。
没有任何迟疑 , 他径直跳进了容器技术的“海洋” 。 国内外社区论坛、各路技术大牛博客、前沿技术交流会等等 , 都成为他获取云原生、容器、K8s相关知识的入口 。 在厚重的资料里“大快朵颐”后 , 于广游建立了自己的K8s哲学 , 一度牢不可破 。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K8s的开发者 , 他随着团队容器项目共同成长 , 打造了国内最早的基于K8s的容器平台——腾讯云容器服务(TencentKubernetesEngine , TKE) 。
2017年TKE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 但一个尴尬的“夹生”场景也摆在于广游团队面前:一方面要给客户提供先进的云原生产品 , 但自己的研发环境却依然是传统物理机、非DevOps的研发模式;另一方面 , 客户问及腾讯自己的业务有没有使用TKE时 , 团队总是没有足够的信心回应 。
于是 , 当于广游在2018年第一次听到公司要自研上云时 , 他直呼“爽!我自己也可以用云技术了” , “公司终于可以不被吐槽‘技术沙漠’了” 。 但是 , 腾讯很多业务最初只是停留在使用云上虚拟机的“上云” , 又让于广游心急如焚 , 如此一来 , 既不能完全享受到云的核心好处 , 也会造成技术割裂 。
- 腾讯|曝腾讯再裁员:至少缩减10% 微信、游戏概莫能外
- 腾讯视频|“超前点播”回来了?腾讯视频VIP可18元提前解锁《梦华录》大结局
- |腾讯在海外投资市场最大的对手?
- 直播|“方脸老师”董宇辉再回应热度下降:把农产品直播做好让农民受益 考虑去支教
- 5G|音响功率120W,电视竟然把音响卷了,发声即震撼,Vidda音乐电视
- 腾讯云|UPS不间断电源史上最全知识整理!
- 把地球上所有的海水转为淡水,是一件好事吗?
- 1994年,全人类捏了一把汗,一场宇宙级大灾难差点毁了人类
- |爆款频出的腾讯视频如何出新故事?
- 电子商务|又是欠钱不还、卷款跑路,这次连腾讯字节们都看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