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所拥有的便利店的数量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便利蜂数字化,零售人效革命的“伪命题”?( 二 )
此前 , 便利蜂方面宣布万店计划:2023年在全国开1万家门店 , 二三线城市门店将占到一半以上 。 彼时 , 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称便利蜂曾表示:“已准备了充沛的资金 , 足够支撑开发1万家门店” 。
与当时的豪言壮语相悖的是 , 便利蜂如今面临关店、裁员的现实 。
根据多家媒体不完全报道的信息显示 , 从3月份开始 , 便利蜂就开始裁员 。 也有社交媒体用户表示自己被裁 。
值得注意的是 , 社交媒体用户真实身份不明 , 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核实 , 但综合关闭门店的情况来看 , 相关裁员的传闻就合乎情理了 。 事实上 , 便利蜂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曾表示 , 便利蜂内部提出了“冬眠计划” , 根据疫情影响 , 使一部分门店运营、供应链等暂时“静默” , 以减少成本 。
关店、裁员的背后 , 便利蜂可能不得不面对重资产扩张以及快速盈利的难题 。
虽然便利店主打数字零售 , 以数字技术赋能便利店经营 , 但便利店其实仍然是个重资产的生意 。
重资产意味着快速规模化的“速胜论”破产 。 一方面 , 重资产与规模化扩张的矛盾在于规模化的成本过高 , 抗风险能力较低 , 且单店盈利并不意味着规模盈利 , 一旦遭遇不可控因素 , 风险就可能会倍增 。
便利蜂希望通过算法、数据来增加盈利的空间 , 同时希望达成 , “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快的扩张速度、更标准化的店铺运营” 。 这样的策略下 , 前期虽然扩张很快 , 但扩张的质量却很低 。
在扩张初期 , 由于融资资金还比较充裕 , 因此 , 并没有多大扩张压力 , 这一模式下便利蜂快速增长 。 对比三大日系便利店巨头7-ELEVEn、全家、罗森 , 便利蜂开店2000家只用了3年 , 而前者都用了15年以上的时间 。
事实上 , 一旦行业发生变数 , 比如疫情影响 , 品牌快速扩张的动能就会丢失 。 说到底 , 还是因为新开店面还没来得及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型 , 现金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
“直营模式下 , 相比规模更重要的其实是单店的ROI 。 ”明航表示:“数字化的虽然能够进一步提高店面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 但是事实上一家店面的盈利模型不可能完全复制到另外一家 , 数字化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规模化扩张带来的成本 。 ”
新开店面的盈利困难 , 叠加疫情原因 , 可能是便利蜂频频关店、裁员的原因之一 , 而便利店融资增长的窗口 , 似乎也正在收缩 。
文章图片
从融资的情况上来看 , 天眼查显示 , 便利蜂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2020年5月 , 交易具体金额在亿级美元 。 三轮融资之后 , 去年7月市场一度传出便利蜂赴美IPO的消息 , 随后便再无音讯 。 这似乎从侧面表明 , 便利蜂可能面临着来自一级资本市场的融资压力 。
一方面 , 从融资轮次上来看 , 便利蜂已经走到了创业阶段的尾声 , 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规模 , 而是实实在在的盈利能力 。 这可能意味着 , 便利蜂需要向投资人证明每一家店面都能带来实打实的利润 。
另一方面 , 当下品牌登陆二级资本市场的时机不成熟 , 便利蜂也需要把便利店的“新故事”讲得更圆满、可信度更高 。 从频繁的处罚、关店、裁员来看 , 目前这个新故事 , 便利蜂讲得似乎并不如预期那样丰满 。
便利店数字化 , 零售人效革命的“伪命题”?
关于便利店的数字化 , 便利蜂可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数字化的结果不总是积极和正向的 。 部分行业中 , 可能会存在“过度数字化”的情况 。
- 大牌折扣店扎堆在一线城市,「星乐买」却想要占领西北“无人区”| 早期项目
- 2022百度城市大会杭州站圆满落幕!百度营销重磅发布中小企业扶持计划
- 《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发布 京东智能城市消费促进平台拉动消费效果日益显著
- 明岸:智能城市展厅设计理念
- 一网通办|数据赋能,牵引带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 影像这五年|“一网统管”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 低碳|百度发布“绿色伙伴计划”, AI助力打造百个低碳城市
- 为什么感觉大城市单身女生很多,最后她们的归宿如何?
- 《中国消费促进数智化发展报告(2022)》发布 京东智能城市消
- AIWIN专访|闪马智能创始人兼CEO彭垚: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感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