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二 )

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文章图片
为了应对这场芯片危机 , 包括台积电、英特尔、三星、中芯国际在内的芯片制造商在近两年来一直在积极投资建设位于全球各地的新工厂 , 投资规模达上百亿美元 , 以提高芯片产能 。 不过在短期内 , 这杯「远水」仍很难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 。 芯片作为重资产、强周期行业 , 从投资建厂到实现量产至少需要经历3-5年的时间 , 较长的回收周期意味着这场国际危机还需要更多时间来解决 。 在今年四月底 , 英特尔CEOPatGelsinger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上表示 , 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在2024年之前不太可能结束 , 供应现状不容乐观 。 船大掉头难深受缺芯问题困扰的还有汽车行业 。 自2020年以来 , 汽车工厂因为缺芯被迫停工、减产的新闻一直不绝于耳 , 丰田、大众、宝马、戴姆勒等汽车巨头都在不同程度地减少生产计划 。 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文章图片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Solutions的调查数据 , 截至今年4月末 , 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158.55万辆 , 加上2021年全球减产的1050万辆汽车 , 全球汽车市场因为芯片短缺累计减产量已超过1200万辆 。 这对汽车行业是一场无差别打击 , 无论你是新势力还是旧势力 , 都不可避免地深陷其中 。 缺芯对消费者最直接的影响 , 就是交付时间被大大拉长 , 这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尤为明显 。 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文章图片
如今想要购置一台特斯拉Model3 , 官网显示交付时间已经排到了至少5个月之后 , 而如果你选择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国产新势力品牌 , 也需要等待2-3个月才能交付 。 除了需要熬过漫长的等待期 , 消费者们在购车时还会遇到另一个头疼的问题——汽车厂商由于部分芯片、元件供应不足 , 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配」 。 还是以特斯拉为例 , 2021年11月特斯拉因为芯片短缺将Model3和ModelY车辆内饰的中控和后排的USB-C接口减去 , 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也无法使用 , 在受到消费者质疑后特斯拉才回应称会在后续补装相应的配件 , 但具体时间不能保证 。 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文章图片
今年2月 , 特斯拉内部信传出特斯拉会对上海制造的Model3和ModelY车辆减配 , 去掉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中两个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的一个 , 此举同样也是为了应对缺芯危机 。 「减配提车」对车企已经不是新鲜手段 , 包括宝马、理想、小鹏在内的汽车厂商在过去的一年里都曾有过类似的操作 , 其中理想和小鹏承诺会在提车后以补装的方式弥补消费者的损失 , 而宝马和特斯拉则鲜有对减配做出回应 。 消费者能不能得到减配补偿 , 完全「仰赖」汽车厂商的诚意 。 汽车厂商之所以冒着信誉破产的风险也要使用减配提车的方案 ,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汽车行业对芯片的重度依赖 。 几块钱的小芯片,卡住了汽车厂商的喉咙
文章图片
根据行业调查 , 一辆传统燃油汽车平均需要使用1000片以上的芯片 , 而如果是搭载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汽车 , 芯片使用量将达到3000片以上 。 汽车厂商使用的车规级芯片和普通的消费电子芯片有所不同 , 为了让车辆能够长时间正常行驶 , 车规级芯片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一致性的要求会高不少 。 而且开发每个零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验证工作 , 每次更换元件都需要再做一次验证 , 因此汽车企业都会选择和博世等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 , 很少会轻易选择更换零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