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开启「被动全球化」的征程

中国企业家,开启「被动全球化」的征程
文章图片
不管我们如何眷恋故土 , 中国企业家也不得不开启被动全球化 。
编者按:
全球地缘政治摩擦 , 叠加上「新冠」大流行 , 对国内大小公司的运营都造成了极大挑战 。
曹操出行董事长 , 天使投资人周航通过对时事的梳理 , 提出「全球化3.0」概念 , 并坚信「出海」 , 可能是当下中国企业继续发展的最重要选择 。
文|周航
先谈谈自己对全球化这个概念的理解 。 回头看全球化 , 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
|全球化1.0:贸易全球化
通常我们把二战后作为全球化开端 , 首先是贸易的全球化 。 随着远洋运输、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设施逐渐成熟 , 资本可以寻求本国和附近市场之外更大的市场 , 迈向全球、互通有无 , 这是第一阶段的特征 , 我称之为「全球化1.0」
|全球化2.0:寻找成本洼地
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 以及后续东南亚一带(亚洲四小龙)经历过二战创伤的国家和民族完成独立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 治理逐渐走上正轨 , 开始把经济建设作为国家最重要的使命 , 因而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开放 。 与此同时 , 欧美自身的生产成本快速上升 , 需要寻找新的成本洼地 , 这些东亚国家应运而兴 , 制造和服务产业实现了第二次转移 , 我称之为「全球化2.0」 。
全球化2.0最大的标志就是成本洼地 , 包括廉价、充沛的劳动力 , 廉价的土地 , 税收优惠 , 不严格的环境政策、劳工制度 , 具备这系列因素的地方构成了成本洼地 , 表现就是当地招商引资 , 引进外资来这里设厂 , 在这里生产代工 , 把更低成本要素整合后生产的产品再通过远洋运输卖回欧美去 。 这个过程中美国、欧洲自身的制造业空心化 , 但其国内产业同时也实现升级为金融服务业、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等 。 中国接过了全球化2.0的最后一棒 , 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
全球化2.0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这个阶段大家其实并不关心这个国家的制度是什么 , 只要成本足够低就可以了 。 而且往往需要政府深度介入到经济活动中 , 帮助外国资本更好地落地 , 提供包括征地、解决劳动纠纷、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支持 ,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一套动作 。
国内招商引资的部门也干得最娴熟、最漂亮、最有效率的工作 。 远的比如郑州建富士康百万人工厂 , 近的比如特斯拉前几年在上海设立工厂从签署协议到投产仅仅一年 , 我还到访过早年的天津滨海新区当地政府给三星代建工厂50天完工交付开工 , 这些都是全世界都无法想象的速度和现象 。
这些「成本洼地」国家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益极大 , 特别是中国 , 形成了庞大的产业制造链条 , 我在深圳搞制造业的朋友说 , 他可以同时在一天内召集50个供应商开会协调新品协同开发 , 这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无法比及的产业集群优势 。 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 , 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 工程师 , 经理人 , 营销人才 。 资本的快速积累自然不在话下 。
但是 , 国家机器的力量更受益于经济成长愈发强大 , 但独特的国家体制却反过来对国际贸易秩序提出了很多新挑战 , 而且不仅仅是经济秩序上的挑战 , 由于国家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 , 但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主张 , 于是在地缘、政治、人权制度等各方面都跟西方国家发生了越来越激烈的冲突 。
冲突的导火索是特朗普于2017年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 , 几年下来叠加了疫情、战争等多重因素之后 , 大家逐渐看清楚中美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不可调和的状态 。 美国也意识到 , 如果继续让中国从现有秩序中获益 , 中国会变成一个更大的挑战者而不是原有秩序的建设者 。 中美贸易战被许多人认为是全球化的倒退 , 但在我看来全球化没有倒退 , 只不过需要迭代到新的版本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