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陈根:反对充电接口大一统背后,是谁家的生意经?( 三 )


不过 , 即便头铁如苹果 , 对于Type-C的大一统也正在悄然妥协 。 实际上 , 在国内早已可以买到Type-C接口的苹果产品 , 如2020年9月16日苹果发布的iPad Air第四代 。 据苹果(中国)官网显示 , 11英寸iPad Pro、12.9英寸iPad Pro(第三、四、五代)、iPad mini(第六代)、iPad Air(第五代)也皆已采用Type-C接口 。 除此以外 , 苹果其他iPad系列产品采用lightning接口 。
此外 , 苹果也已经悄然在官网上架了两款此前传闻的35W双Type-C口充电器 。 两款充电器售价均为399元 , 但充电线需要消费者单独购买 。 充电器支持iPhone 8/iPhone 8 Plus以上机型 , Apple Watch全系、iPad mini 5/6、iPad 7/8/9、iPad Air 3/4/5、11英寸iPad Pro、12.9英寸iPad Pro等 。

电子环保前路漫长
不可否认 , 统一电子产品接口的行动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性案例——要求制造商采用对用户友好的标准化设计 , 可能会因为产品迭代导致废弃增加 , 也可能会因为统一接口降低消费者的产品更换频率 , 从而减少废弃 , 但想要实现电子设备的环保目标 , 依然前路漫漫 。
一方面 , 从技术本身来看 , 相同Type-C , 还具有不同的标准 。 即便是安卓 , 虽然都叫Type-C , 但也有功率大小之分 。 各家手机厂商都发展了自己的独特快充技术 , 50W以上快充功率比比皆是 。 小米达到了50W功率 , 至尊纪念版则一路飙升到120W , Vivo、OPPO也分别实现了120W、125W快充技术 。 只要充电头和电子设备的芯片互相支持 , 协议达成就可以实现快充 。 虽然不同快充功率的充电器可以混用 , 但却没必要——无法匹配的设备 , 快充技术将无法体现出价值 。
这就意味着 , 如果要统一接口类型为Type-C , 还要统一快充标准 , 这种政策虽然是消费者最喜闻乐见的 , 但各大电子厂商能否照做却还是个未知数——手机品牌在实际操作时 , 往往仅支持最低限度的PD充电 ,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受自己控制的高功率私有制式 , 从而在PD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技术和专利壁垒 , 打造自己的生态 。
究其原因 , 还是利益使然 。 安卓内部各自开发快充技术 , 就是为了做到隐形捆绑销售 。 毕竟 , 既然都要买配件 , 当然还是原装的好 , 而为了让原装更有分量 , 只能在充电速率技术壁垒上下点功夫 。 于是 , 虽然在十年前欧盟的倡议下 , 行业内达成了一致 , 充电器类型从30个减少到3个 , 但各大电子厂商还是想尽了办法各自把技术壁垒建立了起来 。
不仅如此 , 在实际应用中 , 不同设备所采用的Type-C格式也千差万别:买耳机时随附的Type-C线只能用来给耳机充电 , 甚至连数据都不能通过;买相机时配的Type-C线可以传输数据和充电 , 但只支持10Gbps的速率和5W的功率;显示器配的Type-C线能跑20Gbps的速率 , 但最高只能给电脑提供65W的电源 , 硬盘阵列的线速度虽然快 , 但却不能作为雷电被动线使用 。 即使一根Type-C的线缆在功能上没有任何故障 , 但因格式不同 , 没有人能保证它能应用任何两款Type-C设备之间 。
另一方面 , 欧盟关于统一充电接口的提案也并非是减少电子垃圾的唯一出路 , 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达成这一目标 。 与欧盟相比 , 美国采用了非强制性的方式——电子产品环境评估工具 , 这是一套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EPA)主导、行业利益相关方参与制订的认证体系 , 基于电子产品的可回收性和生命周期来评估其设计 。
那些使用可回收材料或使产品易于维修的环保设计更受EPEAT认可 。 许多美国机构——包括联邦政府、大学、企业和市政当局——将EPEAT作为采购标准 , 要求采购的电子产品必须符合一定水平的认证 。 所以尽管这是一种自愿机制 , 制造商仍会受到商业压力 , 促使他们参与其中 , 设计出更环保的产品 。 当然 , 废旧电子产品的管理极其复杂 , 没有任何一项政策能够一劳永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