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三 )


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文章图片
伪SaaS?
在OP与SaaS间左右横跳?
谁在阻碍行业的价值成长
在疫情下 , 电子签SaaS由于部署便捷、上线迅速 , 解决了众多企业签约业务的燃眉之急 。
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文章图片
同时 , 中国电子签SaaS的成长却十分不易 , 有一些不争的事实 , 正在组成这个风头正劲的领域里的价值黑盒 。
第一个事实是 , 从传统电子签名/章软件转型电子签SaaS极其困难 。
ToB领域的行业专家戴珂甚至这样形容国内传统软件(OP)企业的SaaS化转型:“不转型SaaS是等死 , 但转型SaaS是找死 。 ”
理解这句话 , 要先从软企为什么要转型SaaS说起 。 即使放眼全球来看 , 软件的复合增长率早已进入个位数;而SaaS以超20%的增长速度 , 正在快速占据企业软件市场 。 软件企业为了获得增长 , 就必须要转型SaaS 。
那现实情况下 , 为什么那么多软企要么就迟迟未转 , 要么就在转型的半道上终止了呢?
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文章图片
原来 , 有三个关键财务指标 , 是软企在转型前没看清楚的 , 或者是没法解决的 。 SaaS业务除了有高增长能力外 , 初期还有关键财务指标的“三低”:毛利低、运营收益低和现金流低 。
这种财务表现短期内尚可 , 如果长期没能经营扭转 , 就难以为继 。 实际上 , 大部分软企转型不成功 , 皆因于此 。
在上上签的创始人、CEO万敏看来 , 传统软件转SaaS难于登天的原因 , 不仅是产品技术的重塑 , 更需要企业文化甚至是组织管理的彻底改变 。
在行业内 , 传统软件行业转SaaS之难已成为共识 。
第二个事实是 , 极少数厂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电子签SaaS 。
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文章图片
道阻且长 , 行则将至 。 难尚且可以迎难而上 , 像Adobe、Microsoft等海外公司那样 , 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魄力 。 更人为制造的“难” , 是对于SaaS的不坚定和投机思维 。
早在2019年3月 , 一篇《发现|e签宝成为中国电子签名首家亿元营收企业的武功秘籍!》的文章中 , e签宝投资人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表示 , e签宝2018年营收过亿 , 成为中国电子签名首家亿元营收企业 。
对于这个数字 , 当时行业便质疑声不断 。 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 , 国内电子签名行业至今都没有一个真正营收破亿的平台 。
不过就在今年2月 , 陈利伟在一篇文中又是强调纯SaaS的困境:
“在收入结构中 , 由于SaaS化收入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给予更高的估值 , 所以很多创业公司在创业之初就谋求纯SaaS化收入的商业模型 , 而忽略了收入结构是商业模式‘上岸’后的价值提升过程 , 就像近期某电商SaaS企业在经营10年后仍然面临生死存亡大考的困境 。 ”
电子签下半场:构建后疫情时代商业社会的新信任模式
文章图片
这一说法 , 仿佛忘记了两年前 , 他曾多次表达的对SaaS模式的看好 , 对e签宝“1个亿纯SaaS收入”表现出来的惊喜赞叹 。
况且 , 陈利伟所惊叹的e签宝“1个亿纯SaaS收入”也被业界质疑并非真实的纯SaaS收入 。 上上签创始人万敏就曾在文章《你为什么3年不融资 , 你为什么3年融资近30亿》中指出e签宝是一个披着SaaS外衣的传统OP公司 , 1亿纯SaaS收入造假 。
诚然 , 也许有些企业在创业的探索阶段 , 或是资本的博弈之中 , 选择了从SaaS化的商业模式着手讲故事 , 将传统软件的收入分到每年让客户支付 , 对外宣称每年收取订阅收入 , 而后为了支撑收入 , 又不得不选择传统软件的营收 , 毕竟产品结构和组织架构很难改变 , 为了生存 , 这种选择看起来“无可厚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