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不会“崩”向过去( 三 )


这体现在衡量SaaS发展健康度的重要指标之一——“Ruleof40” , 通常计算方法为营收增速与Non-GAAP下EBITDA或运营利润率(Operatingmargin)之和 。
营收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里 , 大部分公司都超过了40 , 并且少数远高于40:
60到80:Adobe、Intuit、Shopify、Veeva、Twilio、Paycom和Docusign;
80以上:Block(Square)、Snowflake、CrowdStrike、Zoom和Datadog;
Snowflake是唯一一家超过100的公司 。
SaaS不会“崩”向过去
文章图片
有家专门统计上市公司Ruleof40的网站 , 按照他们的统计规则(营收增速+EBITDA) , 超过40与软件相关(不限SaaS)的公司总数达到了106家 。
以上统计只是片刻数字 , 许多公司在经历了高增长后业务逐渐趋缓 。 所以 , 保持这个指标才是公司健康发展和穿越周期的关键 。
Tunguz在2015年的博客里统计了当时SaaS上市公司成立年份以及Ruleof40指标分布 , 得到一个有趣发现:
前四年公司通常都能保持超高指标(基本超过60%) , 而发展到第八年 , 指标下降近一半 。
SaaS不会“崩”向过去
文章图片
我们知道一家SaaS公司平均上市时间在七到八年 , 如今由于一级市场资金的充裕 , 这个时间可能更长 。
因此 , 上市后仍能持续超过40的公司 , 包括上市十八年的Salesforce以及十年的Workday和ServiceNow , 是非常能说明其竞争力和活力的 。
第三 , 历史再次证明 , 危险的结束就是机会的开始 。
尽管许多公司因2016年的行情而推迟上市计划 , 但仍然有像通讯PaaS平台Twilio和供应商管理软件Coupa先后上市 。
Twilio于当年6月上市 , 当日上涨92% , Coupa在10月上市 , 当日上涨87% 。 如今两家公司在各自领域仍保持领先地位 , 前者股价在最高点时曾是发行价的30倍 , 后者也曾超过20倍 。
往后2017年市场逐渐回暖 , 数据及应用集成管理平台Mulesoft、数据分析工具Alteryx和身份管理软件Okta相继在2017年上半年登陆公开市场 , 并且在当日都收获了可观涨幅 , Okta也开启了安全公司上市的热潮 。
而2018年则成为了SaaS投资的收获之年 , 并被公认为历史上SaaSIPO的“元年” 。
SaaS不会“崩”向过去
文章图片
(2018年上市的SaaS公司 , 来自Meritech)
包括耳熟能详的Dropbox、Docusign、Elastic和Qualtrics(上市前被SAP收购)等十三家公司陆续提交上市申请 , 大部分成功上市 。 有意思的是 , Dropbox作为著名孵化器YC投资的第五十三家初创公司 , 是两千多家被投里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 给YC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
的确 , 由于前两年的影响 , 这批公司上市平均时间长达14年 , 尽管营收中位数接近2亿美金并保持40%年增速 , 但依旧面临较严重亏损 。 这或许也导致年末市场再次发生波动时 , 大部分公司的股价也随之受到影响 。
在2018年我们还见证了巨头对开源生态的拥抱 。 微软宣布以75亿美元收购开源社区及代码托管平台GitHub , 随后IBM以340亿美金收购Linux发行商Redhat , 把当年称之为开源走向商业化的元年也不为过 。
同样在一级市场 , 对SaaS的投资热情再次被点燃 , 根据BVP在2019年初发布的云行业报告显示 , IPO融资额、并购交易和VC总投资额都创历史新高 。
SaaS不会“崩”向过去
文章图片
(来自:BVP)
三、该如何保持韧性?
成功似乎大致相同 , 里面甚至有幸存者偏差 。 因此 , BVP在2019年提出了一个深刻又实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