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长江三鲜是指在中国长江下游水域中出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河豚、鲥鱼和刀鱼 。由于大量捕捞,长江中的鲥鱼已经基本绝迹,而刀鱼的产量也急剧下降,价格颇为昂贵 。河豚,天生含有剧毒,被冠以最危险的美食之称 。
“剧毒河豚”至今在各地的禁食名单之列 。
“长江三鲜”均是海鱼,每逢春夏季节溯江而上,入江湖产卵,孵出的幼鱼于秋后入海 。江阴农谚说:“七九见河豚,八九见刀鱼 。”“河豚来看灯,刀鱼来踏青 。”形象地说明了它们游弋的季节习性 。
江阴地处长江口道,邻近海口,且江阴水道狭窄,鱼饵丰富,“长江三鲜”喜欢在此产卵,所以,古今往来,江阴的长江三鲜,肉质嫩,味道鲜,产量也高 。
每年的三月到五月,在江阴正是品尝“长江三鲜”的时候 。
河豚
居“长江三鲜”之冠的,当然是让人又爱又怕的河豚了!在长江流域人们吃的比较多的应该是由人工控毒培育的微毒的“暗纹东方豚”(Fugu obscurus Abe),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长江带刺玫瑰”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河豚长相非常可爱,身体短而肥厚,皮上生有毛发状的小刺 。据说,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作头盔 。河豚游得很慢 。这是因为大多数鱼通常在身体的后半部所具有的游泳肌肉,但是河豚只能利用左右摇摆的背鳍和尾鳍划水 。河豚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让天敌难以下嘴 。
河豚鱼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最为鲜美的无疑是长江河豚 。
河豚学名河鲀,因其捕获时会发出类似猪叫的声音,故名(豚即为猪) 。河豚有三点为人所熟知,一是其遇险时会吸气膨胀、全身伸出锋利的刺;其次是天生剧毒的特质;最后就是丰腴鲜美的口感 。
长江河豚肉质洁白如玉,吃起来入口即化、极为鲜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河豚便盛产于吴越一带 。相传吴王夫差吃过河豚后盛赞其口感堪比“西施玉乳”,于是人民的众口相传下,河豚又有了“西施乳”的美誉 。
每年的3月至5月,正是河豚鱼最肥美、活动性最强、最易捕捞,而且也是河豚鱼毒性最强的季节 。苏轼就在《春江晓景》诗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河豚集刀鱼、鲥鱼的优点一身,肉味鲜美之极,却没有刀鱼和鲥鱼的芒刺,河豚的滋味与口感,颇具个性特色,不仅鱼肉鲜嫩味美,那带有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食之粘口,味觉美感远胜于鱼翅、海参,所以自古就有着“得一口河豚肉,从此不闻天下鱼”的说法 。
河豚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河豚毒素,此毒毒性是氰化钾的千倍,0.0005克河鲀毒素足以使2斤重的小狗死亡 。河豚毒素潜伏期为0.5至3小时,河豚体内的剧毒主要集中在肝脏、生殖腺、肝脏、肠胃及血液等部位,其含毒量的大小,又因不同养殖环境及季节上变化而有差别 。按长江河豚和人工养殖河豚的实例证明,各器官毒性比较如下:卵巢>脾脏>肝脏>血筋>眼睛>鳃耙>皮>精巢>肌肉 。
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 。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
河豚鱼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潜伏期很短,短至2~3分钟即会发作 。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分钟内死亡,最迟4-6小时死亡 。因此待鱼烹饪好后,杀鱼师傅要先品尝,三分钟后待其安然无恙后,再端上桌 。
虽然,品尝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河豚的味道十分鲜美 。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 。
我国人民吃河豚的历史可够悠久的 。据说早在距今 4000 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品尝过河豚 。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就开始广泛地品尝河豚的美味了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现在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人从绳文时代便盛吃河豚,不过他们吃的是海里的河豚 。对于日本人来说,又香又嫩的河豚,是致命的诱惑 。现在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饭店 。厨师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毕业考试时,厨师要吃下自己烹饪的河豚 。因此,有些技术不过硬的人,就不敢参加考试逃跑了 。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以前是明令禁止吃河豚鱼的,但是味美的河豚鱼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所以是屡禁不止 。
解禁河豚养殖加工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去年九月的一纸解禁令使得被禁了26年的河豚终于可以开放养殖加工,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已知河豚类属已有22种,只有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得到解禁 。
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先摸清楚野生河豚的生活习性,创造模拟出最适合其生长的养殖环境,每年进行人工繁殖,筛选出无毒的品种 。经过多年的人工养殖、筛选,人工养殖的河豚保持低毒水平甚至基本无毒 。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河豚都是人工养殖的,不论肉质还是鲜味,都非常“平庸” 。为了补充其鲜味,很多江苏的厨师会加入大量的熟猪油、小料、白糖等调味料进行烹调 。广东厨师烹调河豚其实没有长三角地区的厨师那么有经验,不过,粤厨们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们在配料上找到了提升鲜味的突破口,这个“黄金配角”就是萝卜丝 。
用萝卜丝来搭配海鲜原料是很多厨师惯用的方法,萝卜本身的清甜味可以与海鲜的清甜味形成互补,因此粤厨们创作了“萝卜丝煮河豚鱼”这道菜 。
烹调时,不需要太多的油脂和汤料,也不需要加增鲜调料,只需要加入熬好的鱼汤、盐、胡椒粉和少许香芹末,就可以达到非常完美的增鲜效果 。虽然增鲜的方法找到了,但是烹调时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萝卜丝不可以焯水,否则呈鲜物质会流失掉很多 。
刀鱼
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 。刀鱼的鲜味闻名天下,扬州谚语“宁去累死宅,不弃鮆鱼额”就是说我宁可舍弃老祖宗留下的宅子也不肯放弃刀鱼头的鲜美,江南人民对刀鱼的喜爱可见一斑了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海刀、湖刀、江阴刀
每年春天刀鱼成群从大海洄游至长江,再沿长江进入湖泊、直流,据此又分为海刀和湖刀,而最美味的要算"江阴刀" 。
海刀指的是那些在近海就已发育成熟、于长江口繁殖的刀鱼,由于海水盐分的关系,海刀肉质稍硬,口味也比不上另外两种刀鱼 。
而湖刀则是指洄游到长江中下游湖泊后不再前行的刀鱼,与江刀相比湖刀成熟较早,体长略短,肉质口感都比不上肥美的江刀 。
业内一般认为,刀鱼要游过了太仓,才真正晋升为江刀,待游到南通和靖江/江阴一带才算进入鱼生的高潮,这一段长江里的刀鱼最是鲜美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明前刀、明后刀
以清明节为界,刀鱼又被分为明前刀、明后刀,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鱼刺,明前刀的鱼刺虽然细密但非常柔软,连小孩子都能嚼嚼咽下去,明后刀的刺就不一样了,长且硬,很容易卡到喉咙 。不过,明后的刀鱼鲜美绝不逊色于明前,价格更是跌去将近1/3,又被称为“老刀”,一直可以吃到五月中旬 。
刀鱼出水,遇网即死,所以我们见到的刀鱼都是冰鲜的,渔民常用“腮红新出水、肩耸乍惊雷”来形容刀鱼 。腮呈现胭脂红,意味着鱼新鲜,耸肩是描绘刀鱼头小脊背厚的身材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刀鱼,清蒸最鲜
清蒸刀鱼最能体现其至鲜,还能搭配春天的恩物:春笋与菌菇,不过真正的秘密在于要用猪油提香 。如此蒸出的刀鱼,鱼肉细嫩白皙,鱼鳞幻化成油,鲜味呼之欲出!
刀鱼蒸得到不到位,一筷子就能检验:把鱼的肩膀拍松,夹住鱼头,拎起整条鱼,如果骨肉能自动分离脱落,那么说明到位了,然后赶紧嘱人把鱼骨端回厨房,做成椒盐脆骨 。
能够入蒸锅、下油锅的都是二两以上的大刀鱼,业内称为小中或者大中,大刀就比较稀罕,如果是小于一两的,则叫毛刀,上不了台面,只好细细剃出肉,配上肥肉丁,包成刀鱼小馄饨 。
鲥鱼
鲥(shí)鱼又名三黎鱼,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是鲥鱼定期入江河产卵,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初夏时候入江,其他时间不出现,因此得名 。长江江苏段一般是“谷雨见鲥鱼”,年年如斯,准确无误 。
鲥鱼是长江三鲜中最为珍贵的一种,非常娇嫩,不能离开水面,出水即亡 。据说捕鱼人一旦触及鲥鱼的鳞片,其就立即不动了,因此,鲥鱼也称“惜鳞鱼”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难得的食材、珍贵的美味
每年初夏从大海洄游到长江里产卵的长江鲥鱼最为肥美,其肉质细嫩、入口即化、鲜美至极,历来是美食家推崇的席上珍品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江鲥鱼在上海市场上售价每公斤高达800元,如今则是既无价又无货 。如今在市面上,虽然也能买到几十块一斤的鲥鱼,但多为缅甸、美国等地产的鲥鱼,口味远远无法与长江鲥鱼相比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鱼鳞,鲜美的来源
鲥鱼有鱼的美味,亦有肉的质感,吃到嘴里滑溜细腻,肥腴醇厚,馨香扑鼻,为一般鱼类所不及 。其实,鲥鱼鲜美的味道主要来自它的鱼鳞,所以烹调鲥鱼一般是不去鳞的,因为鲥鱼的鳞很嫩,内含丰富油脂,放在嘴里面嚼,越嚼越香,鳞也就完全化掉了 。如将鱼鳞刮去了,鱼肉的味道就会比普通的鱼都差 。故有苏东坡称鲥鱼为“惜鳞鱼”,作诗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

“长江三鲜”指的是哪三鲜

文章插图
烹饪鲥鱼,鳞也重要
鲥鱼的烹调方法很多,以清蒸、清炖、烤、红烧最为普遍,其吃法奇特,宜蒸不宜煮,用一层薄薄的猪网油或鸡油将稍微腌过的鲥鱼裹起来,再撒上葱白、姜丝和黄酒用旺火清蒸一下,这样蒸出来的鲥鱼,鲜汁饱满 。如何用筷子在鱼身上轻轻一戳,就能见鱼汁如泉涌,那脂质尽融于汤,吃起来嫩而鲜,肥而美,鱼肉滑溜细腻,鱼汤肥腴醇厚 。
吃鲥鱼一是肉鳞分着吃,吃其原汁原味;二是用木筷分割,避免鱼肉沾染金属气味 。考究一点的可以加入适量的米酒、糟卤和豉油王以及少量的鱼露调味 。如果怕嚼鱼鳞的话,也有办法解决,就是把鱼鳞剥下来,用线穿住悬挂在锅盖下面,遇热以后,鳞中的油滴在鱼上,油滴尽了,鱼也熟了,这样既保住了鱼的鲜美,又免去了嚼鳞的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