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元气森林( 四 )


而摆在其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提价” 。
虽然气泡水贡献了公司超一半的销售收入 , 但由于赛道如今更充分的竞争 , 气泡水已不具备继续提价的可能 , 所以拓展新品谋求更高的定价才能实现整体扭亏 , 例如10元售价的乳茶和果汁满分 , 7-8元的功能性饮料外星人 。
2021年元气森林营收约73亿元 , 其中约40亿元来自于气泡水 , 乳茶和外星人分别约10亿元 , 燃茶大概7亿元左右 , 而满分可能在5亿元左右 。 从单品规模而言 , 气泡水无疑是一个很成功的大单品 , 乳茶和外星人也是很成功的单品 , 而燃茶的持续时间已经有5年之久 , 年7亿元的销售额也算是成功的单品 , 所以从单品的成功率看 , 元气森林具备一定的优势 。
(饮料新品从2016年开始就告别了“超级大单品时代” , 一般年销售实现10亿元规模的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产品 。 )
但 , 这并不意味着元气森林能够通过这些成功的单品扭亏 , 我可以用最好的盈利模板(农夫山泉)套入乳茶、外星人以及满分 , 2021年25亿元的营收按照净利润率20%计算 , 净利润5亿元;而40亿元气泡水的亏损按照10%-20%计算 , 亏损可能在4亿元-8亿元之间 , 烫平亏损的概率并不高 。
何况在功能性饮料和果汁市场中 , 元气森林的“零糖”优势毫无体现 , 这两个细分市场并无这类文化感知 , 所以元气森林在面对红牛、东鹏特饮以及农夫山泉的NFC果汁和17.5°时没有任何降维的优势 , 所以这两块业务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要低于这些品牌 , 从而对减弱对公司利润的贡献 。
事实上 , 超级品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和一线品牌(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等)都有不止一个引领性产品(可乐、雪碧、包装水)和大单品(红盖天然水、冰红茶、绿茶、奶茶等) , 单一产品营收至少超过50亿元;而元气森林只有一个气泡水 , 2021年销售额在40亿元 , 如果元气森林要实现品牌进阶 , 成功推出下一款大单品是必要条件 。
而现在软饮市场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不支撑大单品的推出 , 饮品品类越来越多 , 爆款率也就越来越小 。 2012年市面上的品类只有120种(30种饮用水、90种饮料) , 2019年已经来到500种 , 2021年可能是600多种 , 这对公司本身的产品运营能力和经销商的运营能力都是巨大的挑战 。
所以 , 元气哪怕储备了再多的新产品(宣传说公司还有95%的产品储备)也改变不了运营和渠道的限制 。
实际上 , 越是传统的行业 , 其生态系统的排他性就越强 , 就越是难以出现高维打低维的情况 。
互联网思维一般被认为是以用户需求为导 , 更具效率的思维模式或运营方式 , 但在软饮市场中 , 互联网真的很难体现出它的优越性 。
一是从产品开发层面 , 元气森林招了一群年轻人在公司内部快速迭代产品 , 筛选出好的产品储备 , 但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无法跳离代工厂和经销商体系 , 所以前期品牌方可以通过“轻资产+品牌运营”的方式定位市场 , 但后期要实现规模化和成本优化又不得不变为“传统重资产”模式 。
换言之 , 这个行业不缺“头脑风暴”般的ideal , 但倚重的是稳扎稳打的执行 。
二是互联网的DTC模式在软饮市场中根本不存在 , 可见的未来我们也看不到工厂直接发货至消费者 , 我们现在通过网购的元气森林也是经销体系来发货 , 所以不会出现更短的链路更低成本的渠道 。
这也表明了 , 经销商的运营直接关乎品牌与消费者的联通情况 。 元气森林在经销商的费用率(大概30%-40%年)要高于康师傅、统一的(10%-15%)和农夫山泉(15%-20%) , 这里的原因除了新品牌的进入费用之外 , 还在于农夫山泉、康师傅、统一的整体产品的周转率较高 , 而元气森林由于高定价、只有气泡水一个卖得好之外 , 整体产品在经销商的周转率要低于前三者 , 而经销商的收益直接与周转率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