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撰文| 文烨豪
编辑| 吴先之
互联网语境中 , 已经没有了唯品会的身影 。
尽管一直在赚钱 , 但这一曾位居国内第三的电商平台 , 似乎已经沦为了猫狗拼 , 甚至抖快的背景板 。
这并非固步自封的故事 , 押注物流、扩充品类、入局生鲜、开设线下门店 , 唯品会一直试图跟上同行的节奏 。
或许是受限于特卖“牢笼” , 抑或是打错了牌 , 曾经的巨头最终被挤到了“小而美”的赛道 , 在缓慢的用户增长中汲汲营营 。
生于特卖 , 困于特卖自诞生起 , 唯品会便打着“特卖”旗号出世 , 十年过去 , 除了“特卖”再无其他 。
唯品会的特卖模式类似线上“奥特莱斯” , 即低价贩卖品牌库存尾货 。 正因如此 , 在唯品会没有拓宽赛道之前 , 服饰品类占据了其GMV大头 , 由此带上了垂直电商的帽子 。
众所周知 , 服饰商品更新频繁 , 受季节、潮流趋势影响较深 , 很容易积压库存 , 而早期的唯品会充当了众品牌去库存的线上卖场 , 自己则作为中间商赚得差价 。
该番模式得以跑通存在两个大前提 , 一是商家能够在唯品会去库存中利益最大化 , 二是用户能够在唯品会上捡到便宜好物 。
在以“品牌+低价”为打法的唯品会 , “好物”特指“品牌” , 而品牌的定义在不同消费人群中存在着天然的差异 。 在中、高产阶级眼中 , “品牌”服饰或指Dior、Gucci等奢侈品大牌;在潮流青年眼中则可能是Supreme、CDG、Yohji等潮牌;而对下沉市场而言 , 或许森马、美邦均可算作其中 。
早期 , 唯品会会同供应商签署独家供货协议 , 以保证自己低价渠道的唯一性 , 这便使其供货商出现分化:
二、三线品牌的流行服饰在潮流消退后难以卖出 , 巨大的库存压力也压低了其利润 , 因此愿意让利将商品甩给唯品会;但市场影响力较大的品牌深知部分商品降价即可轻松卖出 , 自然不搭理唯品会;而奢侈品品牌通常会以价格塑造高端心智 , 宁愿销毁库存也不会委身于特卖场 。
不同品牌间入驻意愿的不同 , 使早期的唯品会无法真正打开大牌渠道 。 供给确立 , 需求随之分化 , 被高线城市用户漠视的唯品会 , 在低线城市一度大杀四方 。
毕竟低线城市用户对品牌感知度相对较弱 , 许多城市亦没有奥特莱斯等特卖店 , 高定价+高折扣的“假洋牌”与阿迪达斯、彪马等品牌折扣基础款确实很香:城市青年周末逛逛奥特莱斯 , 小镇主妇饭后刷刷唯品会 , 两种面貌并行不悖 , 只是后者成为了一批批忠诚度极高的用户 。
可是这种打法限制了其自身的用户池的延展 , 例如服鞋箱包的定位几乎主动放弃了男性用户 , 在此之后 , 唯品会陆续引入了买手模式以丰富品牌线 , 并不断扩充品类、引入奢侈品 , 但其自营特卖业务很难做大做全 , 细分品类的蛋糕亦被众多后来居上的垂直电商瓜分 , 导致唯品会陷入了用户增长怪圈 。
前述唯品会用户群体以女性居多 , 男性用户成为了显著的用户增长点 。 2017年前后 , 球鞋圈热度骤增 , 抓住此番机会切入球鞋赛道显然能带来一大批男性用户 , 但唯品会的特卖模式却使其很难涉足“溢价的生意” 。 同期 , 由虎扑孵化的“毒”APP上线球鞋交易功能 , 并于日后更名为“得物” , 切入了唯品会想做却又做不了的潮流电商 。
- 聚乙烯闭孔泡沫板的特点及标准和优点
- 菲特晶电子:创新激发“芯”动力
- 特斯拉|马斯克强制员工坐班 德工会回怼:支持所有反对的员工
- 困于特卖的唯品会
- 显卡|英伟达和AMD显卡卖不动,英特尔Arc显卡迟迟不来
- 英特尔|不是精品我不推 高效商务办公何不来一台标压酷睿轻薄本
- 病毒|一款新的勒索病毒,命令受害者给贫困儿童买肯德基
- 英特尔|Intel锐炫独显性能实测:能干AMD/NV了 就看价格
- 知乎|大数据“扫黄”啥情况?符合这类特征的,你可能“涉黄”了?
- watchgt|快速云:模块化UPS电源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