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困于特卖的唯品会( 二 )


当然 , 一直保持着连续盈利的唯品会大可不必理会新兴赛道 , 专注自身“小而美”的特卖场 , 但过于保守的经营思路也就意味着将自己置于进攻不足 , 防守有余的地步 。
那唯品会能守住吗?从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 , 尽管已连续38个季度保持盈利 , 但核心数据却全面下滑:营收同比下降 11% , 活跃用户数规模相比去年萎缩 8% , GMV 同比下降 8% , 订单总量下降 5% , 颓势相当明显 。
唯品会或许还能依靠高复购率、忠诚度的核心用户继续走”小而美“的路线 , 但当外部列强崛起 , 势必持续压缩其生存空间 。 此过程中唯品会是否能够守下城来 , 则取决于唯一的护城河“特卖”的表现 。
纵观过去几年高增长的电商平台 , 拼多多、淘特主打白牌 , 同唯品会品牌服饰箱包特卖业务并没有直接冲突;京东偏3C , 服装赛道向来偏弱;得物虽囊括在品类上有所竞争 , 但其主打潮流电商 , 同特卖并不属于同一逻辑 。 这么看来 , 唯品会的基本盘并没有被侵蚀 。

然而 , 在这个电商平台互侵腹地的年代 , 唯品会很难坐山笑观虎斗 。 一个坏消息是无论拼多多、淘特两位主攻下沉市场的玩家 , 皆在走向消费升级 , 而抖快内容电商崛起 , 都希望将去库存渠道留在平台 , 从而更好地留住品牌 。
这不仅会分流唯品会客群 , 且当流量成本更低的渠道涌现 , 何况唯品会引以为傲的供货商体系很可能会反水 , 届时护城河遭创的唯品会或许会陷入无处发力的窘境 。 因此 , 唯品会要么强化护城河以确保守住城池 , 继续做低调的盈利者 , 要么主动出击 , 搏一搏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
破局或需“薅羊毛”当下的市场很难书写神话 , 对略显垂老的唯品会而言 , 战略反攻掀起一波增长亦是天方夜谭 。
过去数年 , 唯品会也曾调整步调扩充品类 , 但以新军的身份踏入已被各玩家玩透了的赛道显然不是什么好生意 。 但当发现扩品并没有带来理想中的增长 , 反倒使业务变得冗杂时 , 唯品会一改“增重”趋势 , 瘦身回归特卖 , 反攻就此止步 。
基于此 , 眼下留给唯品会的路仅有一条 , 即深挖护城河 , 力保城门不失 。 只是 , 唯品会手中的牌并不多 , 一张是踏实的会员经济体系 , 一张是多年累积的供应商渠道 , 两张牌虽都能保证唯品会活着 , 但却无法为其提供更大的增量 。
带着种种桎梏 , 唯品会扩品、增加新业务已被证伪 , 拉新似乎成为了唯品会的破局之道 。 在拉新上有两条主线 , 一条是通过线下门店辐射区域市场 , 一条是重注营销 , 线上引流 。
且不说通过门店引流的逻辑能否讲通 , 仅“重资产+特卖”就很难让人看好 。 特卖店往往是多品牌集合店 , SKU众多 , 而服饰箱包商品并非“小商品” , 需要一定储存、摆放空间 , 对店铺面积存在着要求 。 以线下特卖巨头奥特莱斯为例 , 其门店面积普遍较大 , 部分门店甚至多达数层 , 唯品会门店亦然 。
尽管唯品会以“唯品仓”的形式定义线下门店 , 使之具备仓储效能 , 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选址 , 毕竟人流众多的商圈地带寸土寸金 , 唯品会很难负担巨额前期投入 。 但选址偏僻 , 就很难保证客流 , 不仅违背了布局线下的本质 , 也在无形中加重了资产负担 。
唯品会似乎也陷入了线上营销的死局 。 自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 , 唯品会营销步调明显加速 , 每季度市场营销费用均突破10亿元 , 剧集、综艺则是其投放的重中之重 。
虽在热播综艺、剧集中频频露脸为唯品会换来了一波用户增长 , 但季活跃用户的下滑足以说明花钱砸来的用户很难留存 , 此前SVIP活跃用户的显著增长很大程度上亦得益于SVIP同爱奇艺、芒果TV会员权益的绑定 , 并不具备真正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