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是境内最主要的生产活动,因而农事风俗便是最普遍的生产风俗 。此外,带有局部性的生产风俗还有小煤窑风俗和铁业风俗 。解放后,主要农事风俗相继废除,铁业风俗随着铁业生产的衰落基本消亡 。只有小煤窑风俗还继续存在 。
农事风俗
祈雨
【山西长治上党生产习俗】 旧时,祈雨在农事风俗中最为突出 。境内十年九旱,民间有“年年防旱”的说法 。多旱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力与自然抗衡,人们只好祈求神灵,从而形成了祈雨的风俗 。
祈雨的方法因旱情而别 。主要形式有三种:烧香、跪香和踩旱 。
烧香是最基本的祈雨形式 。当出现旱情时,群众自行到有关神庙如玉皇庙、昭泽王庙等一一焚香祈祷 。若再三烧香不见落雨,说明旱情比较严重,则要举行跪香 。
跪香以村为单位,由村社召集若干群众在一定神庙举行,早晚两次 。每次燃一把香别在香炉里,进香者跪地默祷,一直到香火燃完为止 。一般连续3天,若仍无雨或无透雨,则以踩旱的形式祈雨 。
所谓踩旱,就是赤足抬着神像沿村巡游,让神灵观察旱象,显灵降雨 。
过去,神庙里的神像一般分两种:一种叫坐殿神,另一种叫行神 。坐殿神都是泥塑的大型神像,不能移动;行神是小型的木偶神像,可以搬动 。踩旱用的是行神 。这种行仪也由村社举办 。
踩旱时,全村遍插柳条 。参加仪式的人必须光背膀,戴柳冠,组成一定的队形 。正午举行踩旱,抬着行神,敲锣打鼓,转村巡游 。一般也是连续3天 。踩旱后,若仍未解除旱象,那就是特大旱灾 。特大旱灾,举行最隆重的祈雨仪式 。这样的祈雨仪式由一定村镇联合举办,而且还必须通过府县衙署 。历史上,境内流行的这类祈雨仪式有“二十四神朝玉皇” 。每当举行这类盛大仪式,总要轰动全境,波及邻县 。
祭谷、祭马蹄
逢农历七月十五,农家制面羊到谷田设祭,祈祝丰收,叫祭谷 。畜养牲畜之家,制面鸡一对,面羊一只,于畜棚设供祭马神 。祭毕,将面鸡、面羊喂牲口,还要专择精饲料犒劳牲畜 。民谚云:“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吃饱饭 。”
据旧志记载,清代还流行祭麻的习俗 。
打场
旧时,打场的忌讳很多 。例如:忌讳坐碾场的石磙;扫场只能往里扫,不能往外扫;粮食集堆,只能说“上堆”;从场上收粮,只能从粮堆的南面开始装袋;装运粮食过程,不得随便问话(如“能打多少?”“装完了没有?”等等) 。这些习俗,合作化后基本破除 。
谢土
秋收之后,立冬之前,农家在宅院设供焚香祭祀土地,是谓谢土,意在感谢土地赐给好收成 。富家还要延请僧道行法事,或请僧人铺坛诵经 。
小煤窑风俗
上党是煤炭之乡,煤炭开采历史久远 。旧时,小煤窑作业条件十分低劣,安全没有保障,人们对于井下劳动的恐惧感相当严重 。当地流行的民谚说:“下南州,煽败火,走投无路滚窑窝 。”“攀住花车令,照住枉死城 。”因此,形成了产煤区特有的民俗 。
敬老君
产煤区群众把老君作为至尊来供奉 。居室、井口均设有老君神位,村里建有老君庙 。平时逢农历初一、十五,用一斤猪肉小祭 。一年还有四大祭日,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五、五月初一、八月十五和腊月二十三 。
大祭时,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除室内设供外,还要结伙在老君庙及井口燃香添供,鸣鞭放炮,并搭台唱戏,举办娱乐活动 。同时,还要像过节一样改善饮食 。窑工敬老君,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 。旧时,窑工第一次下井,必须先在井口给老君神进香、嗑头,并以干草烧火烘烤,表示驱除鬼祟,然后方可下井 。过去的窑主也敬老君,但目的与窑工不同 。他们认为老君是“火里求财”,所以窑主敬老君主要是为了生财 。
敬窑鼠
由于长期井下劳动,窑工们总结了一条重要经验,这就是循着窑鼠打洞的方向,掘进采煤比较安全 。因为有鼠洞的方向一般不会出现顶板塌落或漏水等危险 。所以,把窑鼠敬若神明 。忌讳直呼其名,而要称作“窑猴”和“窑家”,绝对禁止伤害他们,有时还专门把小米饭带到井下喂窑鼠 。
禁忌
小煤窑的禁忌很多 。例如:生人不得随便下井;窑工打破一只碗,当天便不得下井做工;井下伤亡的人,不准用筐上井 。井下的称谓也有讲究,如水沟只能叫“江壕”;矸石只能叫夹石;顶板塌落只能说“落下来”;打伤人只能说“打着了”,等等 。
上述习俗,今天大部分继续流行 。
铁业风俗
上党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铁矿蕴藏量也相当丰富,伴随而来的冶铁业也相当兴旺,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业风俗 。这一风俗主要在南境荫城一带铁业生产区流行 。封建时代,铁业与煤业属于同行,即“老君行” 。所以,铁业生产区敬老君的习俗与煤业生产区大体相同 。一年有两次大祭,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五和十月十五 。
- 山西长治上党的村落民居
- 山西长治上党丧葬习俗
- 山西长治上党生育习俗
- 山西长治上党婚嫁习俗
- 山西长治刘伯承工厂
- 囧妈怎么网上看
- 浙江盖房上梁“扔馒头”习俗
- 上官婉儿和梅花妆
- 客家婚俗上轿吃糖水蛋传说
- 发面一晚上第二天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