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为我国名亭之一 。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
醉翁亭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 。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作太守,感于时愤,寄情山水,常与宾朋来琅琊山游玩,在琅琊寺饮酒抒怀 。琅琊山和尚智仙很同情和敬爱欧阳修,为了给欧阳修歇脚和饮酒,就在半山腰造了这座亭子 。欧阳修自号“醉翁”,便为这亭子题名为“醉翁亭” 。亭屡经废兴 。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 。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 。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 。事隔数年之后,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三迭”,“有如凤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 。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间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未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 。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 。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 。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 。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在层林溅谷之中,是包括以醉翁亭为主的一大群亭台楼阁的建筑群,依山临水,有花棂粉墙环绕,飞檐立柱,雕梁画栋,亭台错落 。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 。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怕亭、古梅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 。
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见底 。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轶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 。亭后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呈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
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如今,这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
注: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谥号文忠 。后人将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堪称千古伯乐 。举荐人才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也包括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匡世名臣 。
难怪王安石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