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计算器:中国算盘的起源

中国是算盘的故乡,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盘不仅没有被废弃,反而因它的灵便、准确等优点,在许多国家方兴未艾 。因此,人们往往把算盘的发明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认为算盘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
算盘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 。在加减乘除的运算里,熟练掌握算盘的人比起现代化的电子计算器速度差不多,加减的运算使用算盘还比电子计算器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珠算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
然而,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日本的学者也对此投入不少精力 。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 。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 。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 。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 。”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 。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 。”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 。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 。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 。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 。”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 。
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不少有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 。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 。其依据是:
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 。
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 。
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 。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是法盛行于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算法统宗”条) 。
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
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 。因此,较多的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 。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 。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关它的起源却争论了上百年,无法统一 。
【古代计算器:中国算盘的起源】 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也正因为此,算盘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推崇,陪嫁算盘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可以放在新房或者书房,若是小型挂件的话还可以随身携带,以帮忙您财源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