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安天目笋干的来历传说

天目笋干,是杭州市天目山传统名产 。天目山属杭州辖临安县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适宜于竹的生长 。所产竹笋有壳薄、肉厚、质嫩、鲜中带甜的特点 。
临安竹笋面积及产量居全国之首 。天目笋干由鲜嫩石竹笋精制而成,以“清鲜盖世”、“甲于果疏”著称 。传统品种有“焙熄、扁尖、肥挺、秃挺、小挺、直尖”等,保持青翠、肥嫩、清香、味美的特色,并能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清凉败毒,人称“保健蔬菜”,现与天目云雾茶、昌化山核桃同称“天目三宝” 。它所制成的笋干,清香味美 。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等多种成份,可以助食开胃 。
天目笋干的加工方法为,将选好的鲜笋削蔸剥壳,留好笋衣 。然后用30%的盐水煮熟,最后烘焙干燥而成毛坯 。按质量分焙熄、肥挺、秃挺、直尖等品级 。焙熄系取笋的嫩尖精制而成,为天目笋干的珍品;粗壮而柔软者称肥挺;粗壮次于肥挺经搓、锤成扁圆形者称秃挺;石笋煮后焙干,长度不超过40厘米称直尖 。肥挺宜烧肉,秃挺、直尖宜作汤料 。优质品保持青翠、肥嫩、清香,味美之特色 。
传说故事
早在南北朝时,梁武帝有个儿子,叫萧统,后被立为太子 。他幼小聪明,五岁时就遍读了“四书五经” 。有一年,他母亲去世,在商议家事时与父皇发生争执 。太监鲍邈之从中挑拨,使他受到父皇的指责 。他是个性刚强的人,就毅然离了这是非之地,游历天下名山大川去了 。
这一日,萧统来到山清水秀的天目山 。走啊!走啊!迎来的是葱翠的竹林 。他将这支小竹捏捏,那支摸摸,感到十分喜爱,不知不觉在竹林深处迷了路 。这时候幸亏看到远处有一茅屋,便放开脚步,朝茅屋那边走去 。一进茅屋,见有一个老和尚,盘着莲花座捧着经书在默念 。萧统不便打扰,就在一旁等待 。闲着无事,走过来,走过去,来回踱着轻步,走个不停 。
大约过了一支香的功夫,老和尚收好经书,打了个哈欠,才慢慢地站起来,自言自语道:“哎!太深奥了!”老和尚所说的深奥,一点也不假 。经书用词深奥,那时候,又没有标点符号,不知读到哪个字为止 。老和尚一走,萧统就摊开经书,一句话一个圈,一句话一个圈,认真地圈点起来 。哪知,圈点的活儿一上手,把锅里煮的笋早忘记得一干二净 。当想到锅里有笋在煮时,揭开锅盖一看,笋已煮得干干的了 。“呀!笋干了 。”笋干就这样被叫出名来 。
萧统皱起了眉头,一边想,一边撕着笋干 。撕啊撕啊,石桌上撕满了一大堆 。他想:这么干的怎么办呢?转念一想,还是回到锅里再煮一煮吧!老和尚回山来,萧统又想起了锅里的笋,忙揭开锅盖,一看,愣住了,手里拿着锅盖呆痴痴地站在那里 。原来,萧统在笋干回锅的时候,只抓了一把笋干,而水加得多,所以,成了满满一锅汤哩 。老和尚一看,也呆了一呆 。他想:这一锅汤,怎么个吃法?又一想:既然一锅汤,不妨尝一尝再说 。他尝了一口,啧啧嘴,高兴地说:“汤真鲜!比吃笋还好呢 。”萧统也尝了尝,果然清香可口,味道蛮鲜 。笋干可泡汤,就一传十,十传百,被传开了,并成了人们夏令喜爱的佐餐佳品 。
【浙江临安天目笋干的来历传说】 从此,每逢笋期,在山上,你搭个茅棚,他搭个茅屋,把原来任其自生自灭的鲜笋,烘制成笋干 。鲜笋烘笋干,十斤变一斤,就变为千斤鲜笋一担挑,四季都有鲜笋尝 。直到现在,在笋干泡汤时,人们总喜欢把它撕撕开,不仅吃起来方便,而且汁味也容易出来 。所以,笋干实际还是昭明太子发明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