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歌是江苏省的传统音乐 。
高邮民歌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 , 内容十分丰富 。高邮民歌多采用“间白”、“对白”及“一领众和”的传唱方式 , 音乐以五声音阶和加清角或变宫的六声音阶为主 , 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 , “咿呀咳子哟啊哟”之类的衬腔、衬词较多 , 灵巧活泼、风趣俏皮 , 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 , 听起来旋律优美 , 情韵十足 。
2008年6月7日 , 高邮民歌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高邮民歌是高邮湖以及里下河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歌曲 , 主要有号子、小调、情歌及各种生活、风俗歌谣 , 儿歌、对歌等 , 曲调优美淳朴 , 节奏婉转轻盈 , 有着浓郁的里下河水乡风格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 高邮连续举办了23届“赛歌会” , 目前已收集、整理出的高邮民歌接近500首 。
高邮民歌的体裁包括号子、小调、风俗歌谣、儿歌及宗教歌曲等类别 , 内容涉及劳动生产、爱情、风俗等诸多社会生活领域 。如号子类里就有车水号子、渔号子、船工号子、搬运号子、挑担号子、夯号子、拉犁号子、薅草号子、抬草号子、鸭蛋号子等 , 各自体现了不同劳动场合的演唱功能;
小调类中的歌曲则有《串十字》、《月凉西》、《二八佳人》、《攀花郎》、《姐姐花》、《剪剪花》、《麒麟调》、《叠断桥》、《花猫子》、《格当子》、《梨膏糖调》、《四季游春调》、《手扶栏杆调》、《小小刘姐姐》、《黄黄子》、《五句半》、《七字唱》、《倒扳桨》、《打工调》、《高邮西北乡》等 , 表现了不同时期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高邮民歌的演唱既有“一领众和”、“对歌”的形式 , 也有间插“对白”、“间白”(如《数鸭蛋》中的“呱呱”和“咦啧啧来”)的问答形式;唱词多口语化 , 句式以七字四句、七字二三句居多 , 常用比兴、对照手法;演唱中衬腔(如“咿呀咳子哟啊哟”)、衬词(如“多年哪不打海棠哎啦子鼓来”)运用较多;方言咬字颇具特色 , 如去(kei)、哥哥(gai)、好虐(nia)、环(kuan)、肥月耷(děa)等 , 地域色彩非常明显 。加上多仄声字 , 尤显质朴本色 。《数鸭蛋》、《高邮西北乡》、《送夫参军》、《做忙号子》、《小小刘姐姐》、《黄黄子》、《望郎》、《秧歌声声》等 , 都是一些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代表性歌曲 。
【江苏高邮民歌】 在一些地区 , 民歌早已成为人们的记忆 , 可是在如今的高邮 , 仍有一大批民歌创作者和演唱者活跃在乡间田野和城市街巷 , 被群众喜闻乐见 。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高邮民歌 , 在传承上延续老歌手教新歌手的传统 , 代代相传 , 并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传承谱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