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唐模村 , 现属黄山市徽州区 。唐模最早是汪氏家族聚族而居的村落 , 其祖先汪华曾在唐朝被封为越国公 , 死后谥“忠烈王” 。据史料记载 , 该村先有程、汪 , 后有吴、许 , 四大姓氏均由人生姻缘聚于一村 。公元923年 , 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立受父之命娶此地程氏为妻 , 遂迁居该村 , 成为唐模汪氏始祖 。为表先主(唐朝皇上)对其祖先汪华及其后代的隆恩 , 取忠君、忠主之意 , 决定仿效“后唐”营建一个标准而模范村庄 , 便改村名为“唐模” 。
唐模古村是徽州古村 , 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 , 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 , 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
文章插图
【安徽唐模古村】 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盛于明清 , 是徽州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 。村落在选址和布局上非常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唐模村中田园风光幽雅别致、亭坊街桥古韵悠悠 , 特别是水口园林和潺潺水街 , 使人备感阴柔与平和 , 置身其中 , “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 , 桂风秋馥, 梅雪冬妍 , 地僻历俱忘 , 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 , 飞布东横 , 天马南驰 , 灵金北倚 , 山深人不觉 , 全村同在画中居” 。徽谚“唐模棠樾 , 饿死情愿”也道出了唐模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 。著名美学家郭因游览后赞道:“唐模清新平和中见玄妙 。”唐模以千年银杏之茂、修造“西湖”之孝、中街流水之美、“十桥九貌”之胜、名家碑刻之雅、同胞翰林之誉遐迩闻名 , 堪称徽州古村落的典范 , 现已成为安徽省唯一一家全国文明村、安徽省优秀文明示范景区、黄山市十大景区 。
走近唐模 , 扑面而来的是古朴典雅、安详宁谧的徽派水口园林 。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 , 翻越一道道拦水坝 , 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 , 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浓荫蔽日 。特别是那株决定汪氏家族命运的银杏 , 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 , 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据说 , 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思立精通阴阳八卦 , 运用堪舆之术相中唐模而植银杏数株 , 择成活处定居 , 结果宗汪一株茁壮成长 , 遂举族定居唐模 。该村末代翰林许承尧《疑庵诗》中《诘老树》和《老树对》两诗更是赋予了它以人格内涵 。
文章插图
徽州人为什么钟情在村口营造水口园林呢?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 一是村口如人的脸面 , 故需以优雅先声夺人;二是受阴阳风水理论的影响 , 徽州人认为水流象征着时间和财富 , 随着流动将把一切都带走 , 故修好“水口”加以镇留 。
徽州古村的村头一般是由老树、河流等组成的“水口”景观 。潺潺流水预示着滚滚而来的财富 , 而葱郁茂盛的树林则象征着家族人丁的兴旺 。
唐模景区自然环境优美 , 人文景观丰富 。至今保存了教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 。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 青山绿水 , 粉墙黛瓦 , 是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 特别是唐模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 , 规划布局整体村落方面的创举堪称皖南古村落之典范 , 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 。唐模景区现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 清代祠堂4处 , 清代民居100多幢 。以及“水街”、“许承尧先生墓”、古桥、古井等历史人文景观;“千年古银杏树”等古树名木和元、宋、明、清时期名家真迹 。
文章插图
唐模的村口除了树林、溪流 , 还矗立着一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沙堤亭” 。此亭上下共三层 , 中空 , 上有回廊 , 飞檐翘角 。从不同角度看 , 每个平面均为八角 , 又名“八角亭” 。微风吹过 , 悬挂在亭角的铁马飞铃叮当作响 。亭子的旁边屹立着一棵老树 , 树龄据称已有400多年 , 只见老树上有人们祈愿系上的许多随风飘动的红幡条 , 电视剧《天仙配》中为七仙女和董永开口做媒的槐荫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
“坎坎伐檀兮 , 置之河之干兮 , 河水清且涟猗 。”这是《诗经·伐檀》中的诗句 。坐落于唐模村口附近的“檀干园”就是取其意而命名的 。“檀干园”建于清初 , 又称“小西湖” 。据介绍 , 该园是村中一位许氏富商为孝敬老母亲投入巨资兴建的 。该园模拟杭州西湖景致 , 亭台楼阁、水榭拱桥点缀其间 , 湖堤檀木茂密 , 湖面波光水影 , 远眺山色空蒙 , 近赏美不胜收 。流连园中 , 恍惚间仿佛漫步于江南园林 , 忘却了这是位于皖南山村 。眼前极具古典风韵的园林处处诗意盎然 。
文章插图
徽州一带流传有“连科三殿撰 , 十里四翰林”的佳话 。距村口不远处 , 是一座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 , 横跨通往村中的小道 , 石坊上“同胞翰林”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 。由此可见当地文风之盛 , 这铭刻着当初万千学子渴望实现的期盼 , 彰显着曾经诸多人家孜孜以求的殊荣 。
“水街”是唐模的一大特色 。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 , 小溪的两岸并立着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 , 有民居、祠堂、店铺等 , 形成了夹溪对望的街道 。溪流上的高阳桥颇有名气 , 这是古徽州独具特色的廊桥 , 建于明代 , 石质双孔 , 桥面上建有五开间殿堂 。沿街建有一座好几十米长的避雨长廊 , 廊下临河设有“美人靠” , 只见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此歇息聊天 。隔不多远 , 溪上就有小桥相连 。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
文章插图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翰林、该村晚清时期的诗人许承尧所撰楹联云:“喜桃露春浓 , 荷云夏净 , 桂风秋馥 , 梅雪冬妍 , 地僻历俱忘 , 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 , 飞布东横 , 天马南驰 , 灵金北倚 , 山深人不觉 , 全村同在画中居” 。显而易见 , 这是一个处处景美如画的村落 。
无疑 , 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山村 。富甲一方的家族、金榜题名的荣耀、缘定终身的传说、桃园世界的神貌……这个不大的村落 , 似乎汇聚着成真的好梦、成全了灿烂的幻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