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安瑞相禅院


江西高安瑞相禅院

文章插图
瑞相院,又名瑞相禅林院,是高安市境内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一处佛家寺院 。它距高安城区约34公里,位于伍桥乡西面的燕子岭山腰中 。该院始建于元明之间,据同治《高安县志》记载:原建筑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布局合理 。整个寺院有房屋九十九间,建筑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后因毁于兵灾,年久失修,前殿已成废墟,仅存后殿(观音堂)和西侧斋堂 。从后殿神龛顶端保存的整个寺院设计结构图案上可以看出,整座寺院设计科学、布局紧凑、廊檐衔接、井然有序 。后殿穹顶楼阁,四廊檐角,雕龙画栋 。上面镌刻的各种龙凤麒麟,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雕刻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
后殿前端的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嵌字巧妙、寓意深远的楹联,上联是:瑞郡名山山容般若,下联是:相公出世世界婆娑 。将“瑞”“相”两字衔于联首,实属绝妙之笔 。对联将寺院的来源及身临此地的心境融注于无与伦比的大自然美景之中,使人不由自主地忘记了凡尘的侵扰,世俗的烦恼 。

江西高安瑞相禅院

文章插图
相传,元代中期,官至中侍郎的四川人张湘,曾贪赃枉法,搜刮民脂民膏,贪污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后东窗事发,仓皇逃命 。来到此地后,见环境幽静、风水奇妙、景色宜人,便对此前在官场中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行为产生了悔悟 。于是,立地成佛,建此禅院,洗刷前半生的罪孽 。
那缘何命名“瑞相院”?禅院住持给出了答案 。禅院因坐落地属瑞州府治,张湘本人名中有一“湘”字,遂各取一字命名 。不过,也许是张湘怕过于直露其名,官府追查,将“湘”改成了“相”,加之其好文学,又将寺改称“院” 。从此,瑞相院在这幽深山谷中,点燃香火 。
后殿东侧偏房内,一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光着身,露着脐,笑容可掬,憨态十足,引得游人驻足观赏 。听说这尊石像也与张湘有关 。禅院竣工后的一天晚上,突然暴风骤雨,山体滑坡,张湘睡梦中听到一声巨响,慌乱跑出院外 。雨停后,进殿察看,发现后殿东墙已破,硬塞进一块有半个房间大的石头 。见此,张湘吓得半死,深知菩萨保佑了他 。如果巨石向前滚动,压断石柱,必将屋倒人亡 。因此,他请石匠把此石雕成佛像,就地供奉 。
据说,这尊佛像的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传得神乎其神,讲张湘和尚是“活菩萨”,可保佑众生,祛病消灾 。于是,瑞相院的名声越来越大,前来朝拜的信徒越来越多,香火一年比一年兴盛 。
现存放在院西偏房内的一口花岗岩石缸,由于其特殊功能使瑞相院多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石缸高80厘米,口面直径82厘米,底部直径50厘米 。缸体呈灰白色,配有灰色斑纹,平口圆唇,腹呈鼓状 。缸身雕刻着展翅翔凤和喜鹊噪梅的图案,并刻有“道光十一年立,瑞相院”文字,此缸有一种不同于其他石物的特性:终年干燥,不会回潮,用之盛米后,一年半载不会发霉,也不会生虫结块 。如盛水刻上标记,三伏天放在太阳下曝晒数日,缸中之水不会被太阳蒸发,而且滴水不少 。

江西高安瑞相禅院

文章插图
【江西高安瑞相禅院】 寺院西边的石壁上,镌刻着观音娘娘坐莲佛像 。上端大石壁有清代三朝元老朱轼之侄子朱必墩留下的墨宝“石壁”刻字,字体苍劲有力 。石壁下有一个能容十来人的石洞,洞内冬暖夏凉,尤其是夏天,当游人爬山爬得满头大汗时,钻进石洞,顷刻间便会干汗 。洞内一股清泉终年不断,泉水清澈甜润 。寺院坐北朝南,四周山遮林掩,翠竹林立,古木参天,林中鸟雀云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由院东蜿蜒流过,一汪清泉从院西石缝中汩汩涌出,流过寺前的草坪,与东边的小溪相汇合流,使寂静的寺院终日流水潺潺,莺歌燕舞,每当日出日落,雨水过后,白云雾霭相伴山峦,把青翠欲滴的山林辉映得五彩斑斓,身处其境,悠悠然似世外桃园,飘飘然像人间仙境,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