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七巧龙舞

衡南七巧龙舞是流传于衡南民间城乡各地的一种代表性龙舞,始创于衡南县东乡的江口镇九龙村 。
传说江口有九龙 。九龙即“久龙”,很久以前,这里便是龙的故乡 。至今,这一带还盛传着温和文静的“墨龙”(一说麦龙)、雄浑矫健的“扮龙”、原始古朴的“麻拐龙”等传说 。
七巧龙原名狗婆蛇龙,流行于湖南桂阳、嘉禾一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传入衡南县(今)江口镇延寿村的上、下王家两个村民小组 。衡南县江口镇民间艺人廖茂求、廖仁正、廖仁嘉等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根据桂阳狗婆蛇龙,结合本地各种龙的特点,用稻草和竹签编制七巧龙 。又对狗婆蛇龙舞进行研究,创编而成七巧龙舞,经过三代艺人的传承、发展,成为湘南地区的典型龙舞之一 。
七巧龙耍法善于变化,便于舞蹈,短而活、舞而巧,主要由以下基本花样组成:龙跃大四门、龙跃小四门、小龙盘花、大龙盘花、小龙跃水、大龙跃水、四龙戏珠、五星花、单龙滚腰、双龙滚腰、黄龙花、双龙下海 。
七巧龙在表演过程中,凡是转圈时,都是往左转,龙身往内倒时,都是往左边,往外倒时,都是往右边,每表演一个花样,一般是由单花(小花)到双花(大花),再由双花到单花,而且每条龙都要面向观众表演一次 。除“大四门”和“龙下海”两个动作外,每个动作都用“龙腾云”动作收尾 。
舞龙珠者除在“四龙戏珠”花样中,有固定的动作外,在玩其他花样时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动作 。每换一次花样,均由舞珠者指挥 。
七巧龙的伴奏音乐为安仁八板 。伴奏乐器有唢呐、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等打击乐器 。
与衡南七巧龙表演相关的器具及制品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