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帝在南澳的传说

南宋景炎元年十二月 , 南宋帝赵昰及其弟赵昺 , 为避元兵追击 , 从福建逃到饶平县红螺山小屿 , 紧接着又逃到南澳岛 。岛上 , 至今流传着不少宋帝的神奇传说 。
义鱼救驾
宋帝驾舟离开红螺山 , 向南澳岛深澳方向驶去 , 想登上南澳驻跸 。不料 , 天起大风 , 帝舟在海浪中颠簸起伏 , 一个滔天巨浪 , 把帝舟打翻了 。可怜的少帝 , 在海面挣扎 , 眼看就要下沉了 。忽然 , 他似觉得被什么东西托浮上来 , 向着南澳方向前进 。杨太后及文武大臣 , 也象他—样 , 飘然过海 。大家都惊喜万分 。
上岸后 , 宋帝回头看看这些东西是何圣物 。只见一群个体五六尺长 , 满身有的鸟溜溜 , 有的白滑滑的大鱼 , 在海边游动着 , 心中已经明白 , 便问左右:“这些救驾大鱼 , 叫啥名字?”
一位饶平籍渔夫答道:“这叫“鸟鹅”、“白鹅” 。它们全身滑溜溜 , 一夜泗九洲 , 会发出鹅一样的叫声 。头脑机灵 , 有托物上浮的习惯哩!”
宋帝大悦:“联封鸟鹅、白鹅为义鱼 , 绫网缠不住 , 铁钓钓不起!”
那群鸟鹅、白鹅鱼 , 听完圣旨 , 一条条喜得上下翻腾 , “呱呱“地叫个不停 。
自此 , 这种学名叫海豚的“义鱼” , 一旦有伙伴误进鱼网或误吞钓饵 , 众鱼便拼死咬断鱼网或钓绳 , 救走它 , 渔人很难捕到它们 。至今 , 南澳渔民中 , 有“鸟鹅白鹅 , 从有掠到无”的俗话 。
宋井甘泉
宋室驻跸在海岛南部临海的澳前山坡上 。淡水缺乏 , 军士们向国师陆秀夫告急 。
陆国师即带地理先生到海滨察看地形 。发现了一条从三宝寺(清代改称“云盖寺”)山起至澳前山南止的地龙 , 即命士卒在地龙入海处 , 挖井取水 。果然 , 从西至东一带的海滩上 , 都挖到了泉眼 。国师十分高兴 , 亲手搿泉水一尝 , 却大失所望 , 苦咸难饮 。所有泉眼皆如此 。这可么办?国师眉头—皱 , 想了想 , 立即叫人从澳前山坑中 , 取来—瓢坑水 , 点上三烛清香 , 向天祷告一番后 , 说:“咸水呀咸水 , 这是天意 , 你不变淡也得变!” 。说完 , 把那瓢坑水往泉眼泼下去 。不一会 , 取泉再尝 , 果然清甜异常 。于是 , 国师立即命军士挖了三口井 , 取名“龙井”、“虎井”、“马井” 。龙井 , 供皇室饮用 。虎井 , 供文武大臣及将军饮用 。马井 , 供兵士及军马饮用 。三井清泉不息 , 分外清甜 , 满足了十余万宋军需要 。
少帝走后 , 宋井时隐时现 。地近海浪咆哮处 , 海水落之仍淡 。水久贮不腐 , 抹病眼时炎退症消 。现代只“浮”过马井、虎井 , 龙井至今是个迷 , 今存露马井 , 游客不绝 。
太子楼蛤(虫九)会寝(不会)(喉鸟)
宋室到澳前山立足后 , 抢建行宫 。赵昺时 , 来为帝 , 称“太子” , 他的住所便叫“太子楼” 。
有一夜 , 赵昺正要入睡 , 太子楼附近传来一阵阵蛤(虫九)声 , 吵得他无法入眠 。便当即叫国师 , 下旨命蛤(虫九)停止叫喊 。
陆国师由太监引路 , 提灯笼照明 , 在屋外抓到一只蛤(虫九)王 , 在它的脖子上 , 缠了一圈白纸 , 叫“担纸枷” 。再把它拿到祭坛前 , 烧香祷祝 , 说“众蛙听着 , 宋帝确旨 , 命你等不要鼓噪 , 以免影响陛下安睡 , 不得违旨然后把蛙王放返地面 , 它跳跃几下 , 钻进石堆里去了 。一会儿 , 蛙声全停了 。
天亮 , 有将士发观 , 太子楼周围所有蛤(虫九) , 脖子上都出观了一条小白圈 。每到晚上 , 蛤(虫九)只能发出微弱叫声 。
自此“太子楼”蛤(虫九) , 会寝(潮音读“圆” , 睡之意)(不会)(喉鸟)(潮音读“欧” , 一种叫声) 。这句俗语在南澳以及潮汕沿海一带流传开来 , 并把这种蛤(虫九)叫做“南澳哑蛙” 。
官屿听旨
宋室准备在南澳建都 , 要把澳前山前海面上的小屿 , 移近来作屏障 。
这天 , 早朝刚毕 , 陆囱师在海滨上烧香作诀 , 向大海拜了三下 , 大声喊道:“小屿听着 , 今宋帝幸岛 , 准备起都 。为保南宋江山 , 你等皆有天职 , 今宋帝有旨 , 命你俩速来澳前近海 , 峙立左右 , 守住海门 , 同护帝都 。
圣旨宣读完毕 , 海面平静如常 。陆国师耐心静待 , 张世杰急得踩脚 , 少帝眨着小眼 , 杨太后听天由命 。
御香烧了七七四十九烛 , 一直等到过午 , 晴空忽然灰蒙起来 , 接着 , 惊涛拍岸 , 吼声如雷 , 远处两座小屿 , 有一座随着轰隆巨响 , 呼啸着向澳前山移动而来 。
过了一会儿 , 大海恢复平静 。君臣见离岸二里余的左侧 , 新浮着一座椭圆形的岛屿 , 峙立涛中 , 威风凛凛守卫着海门 。少帝甚喜 , 立即封它为“官屿” 。
君臣再向右侧海面望去 , 半天看不到屿影 , 只见另一座小屿 , 竟违抗皇命 , 原地不动 。少帝气愤地说:“这小屿违旨不来 , 乱我建都设防之策 , 真是乌心肝肠 。从今日起 , 就称它为“乌屿”!
至今 , 在澳前海面 , 屹立着官屿与乌屿 , 一近一远 。
石室取宝
宋室要离开南澳时 , 把一大批金银财宝 , 藏在太子楼后面近处—个天然石室里 。
为使财宝不落入他人手里 , 以便日后取回 , 陆国师作起诀术来 , 设石门自动关闭 , 并置一石马守卫 , 又在石壁上刻下“汉诏路  贵人士门 , 山为 , 黄文秀起尘  广三页  丁酉年  壬寅生”的字样.能全都懂并解释全文 , 石门就会自动打开 。
之后 , 宋帝离岛 , 在元兵的追迫下 , 陆国师背帝投海殉国 , 南宋灭亡了 , 宋室当然再无人来开门取宝了 。石室成了神秘的地方 。
不知过了多少年 。有—天 , 一大陆商人 , 受道士指点 , 上岛探秘取宝 。他携带儿子 , 来到太子楼石室前 , 对着石刻字朗读并解释起来 。当他还未解释完 , 石门竟提前开了一条大缝 , 里面还传来金银碰撞声 。这使商人心花撩乱 , 顾不得解释剩下几个字 , 便手提布袋 , 往石缝里冲去 。可是 , 石门忽然又关了起来 , 商人的身子被夹在石门里 , 只留下一条辫子在外 。
儿子先是吓呆了 , 稍定神后 , 用双手提住父亲辫子 , 拼命往外拉 , 想救他出来 。但是 , 人拉不出来 , 辫子却变成了一棵鸟屎榕树 。他哭得死去活来 , 失望地走了 。
那石刻字、石马至今尚存 。这阿里巴巴式的传说 , 吸引着许多考古、旅游者前去探幽游赏 , 骆驿不绝 。
铁甲将军
南宋君臣 , 乘舟离开南澳岛 , 往惠州的甲子途中 , 遏上突来“离父离母风” , 人叫西北风 , 船翻入落海 。正当宋帝在海面挣扎 , 就要下沉的时候 , 忽然脚踏到一种动物 , 人被托上水面 。少帝清醒过来 , 惊喜地说:“义鱼 , 义鱼又来救驾了!”
陆国师细察海面 , 见黑压压的一片鱼群 , 它们不是红螺山的鸟鹅、白鹅 , 而是每条十余厘米长的巴浪鱼 , 脊呈灰色 , 腹部白色 , 尾部嵌着坚硬的鳞片 , 它们铺成一条长长浮桥 , 让宋室一帮人马踏着 。便凑曰:“启禀万岁 , 今来救驾的 , 不是鸟鹅、白鹅 , 而是名貌不扬的巴浪鱼!”
宋帝上岸后 , 感叹地说:“海鱼二次救驾 , 真有义啊 。义鱼之号 , 已封给鸟鹅、白鹅了 , 这长有硬鳞的巴浪鱼 , 就封为铁甲将军吧!”
那群巴浪鱼听完 , “呱呱”地大声齐叫 , 好似在喊着“谢主隆恩 , 不一会 , 一条条打个水花 , 泅走了 。
【南宋帝在南澳的传说】 至今 , 南澳人一直称巴浪鱼为“铁甲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