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正宁县隶属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陕甘交界,东依子午岭,西临泾河水,南通三秦大地,北往塞上江南 。该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生息的摇篮,是周先祖公刘教民稼穑之地,也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宁民间乐器有20多种,最常见的有唢呐、祭呐、长筒号、口琴、哇呜等 。
唢呐是民间最常见、分布最广泛的一种乐器,分木杆、铜杆两种 。管身正面7孔,背面1孔,上端接有细铜管及芦哨吹嘴,下端接铜质碗子,大头直径约15厘米 。铜杆唢呐,其色如金,故有“金号角”之称 。本县流行大杆唢呐,长约80厘米,音色苍劲粗犷,高亢浑厚,可传5千米之外 。
祭呐为缩小了的唢呐,音域极高,长约0.4米,通常在拜庙、迎神时吹奏 。
长筒号管乐器 。铜管,铜喇叭,长约1.5米 。为携带方便,分为两截 。通常在娶亲、送葬途中经过村庄、路口、街市、庙宇、坟茔时吹奏 。
口琴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用废篦子档档或竹材削挖成的单簧弹奏乐器 。琴身尺寸不一,一般长12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 。簧片根部与琴身连为一体,其他三面用刀刻透,前半段厚同琴体,后半段渐薄 。簧片根部钻眼,挽一拉绳 。琴身前端拴绳环,拉绳及绳环以丝线最好 。弹奏时左手中指穿于绳环之中,拇指和食指抓住绳环,紧贴左腮,右手拉绳,猛拉快松,振动簧片发音 。随着口腔张合、舌头蠕动来改变共鸣状态,调节音高,产生旋律 。一般多弹奏《信天游》曲调,其音调游移滑动,难以成谱,生疏之人难解其意 。现已在民间消失 。
哇呜一种古老而原始的吹奏乐器,土、石、硬木、兽骨均可制作,最常见的为胶泥烧制 。哇呜的形状有球形、椭圆形和秤锤形数种,其音孔不等,多者达七八孔 。吹奏时,嘴对送气孔,手指按音孔,口风的俯仰缓急,可发出顿、颤、吟、滚等音,音色浑厚幽怨 。哇呜一般不入乐队,由牧人、村童自制取乐,今在民间近乎消失 。
正宁民间乐曲主要有唢呐曲 。
唢呐曲是正宁主要的民间乐曲,历史悠久,盛传于全县各地 。每逢红白喜事、集会庆典,都可以听到高亢婉转、乡情浓郁的唢呐声 。唢呐曲牌繁多,有传统曲牌,也有由地方戏曲、民歌演变而来的曲牌 。常用的有100多首,如《孟姜女哭长城》、《雁落沙滩》、《五灵孝》、《秦雪梅吊孝》、《祭灵》、《杀鸡》、《花道子》、《闹天吵》、《西风赞》、《将军令》、《扭金莲》、《粉红莲》、《结毛猴》、《狮子楼》、《不知调》、《下河东》、《倒山芋》、《一句半》、《下南坡》、《下江南》、《大摆队》、《摆场》、《南瓜蔓》、《狗钻洞》、《秃娃尿床》、《蓝花花》、《百鸟朝凤》、《珍珠倒卷帘》、《绣荷包》等 。唢呐曲讲究在不同场合吹奏不同曲牌 。
【正宁民间音乐】 在婚嫁中,娶回新娘时吹《得胜回营》,铺床时吹《一马三条箭》 。在丧葬中,妻子亡故吹《光棍哭妻》,丈夫亡故吹《小寡妇上坟》等 。1988年,县民间艺人辛正才、黄岁牛、李平参加庆阳地区首届民间器乐民间曲艺民间舞调演,辛正才用双杆唢呐演奏的《雁落沙滩》获三等奖 。进入21世纪,唢呐也吹奏一些流行歌曲 。总之,遇喜事则高吹劲打,节奏明快,曲调热烈祥和;遇丧事则慢吹细打,节奏徐缓,曲调哀婉凄凉 。唢呐曲主要靠民间组成的“鼓乐班子”(吹手)来演奏、承传,一般由四五人组成,伴奏乐器有长筒号、小鼓、锣、钹(镲镲)等 。
- 甘肃庆阳正宁民间礼仪
- 根植于民间的河西宝卷
- 张掖市委婉动听的民间音乐
- 金塔民间舞蹈
- 敦煌民间节日饮食习俗
- 甘肃酒泉敦煌建房民俗
- 传说中的民间辟邪法器
- 惠来民间丧葬习俗
- 惠来民间丧葬一般程序
- 建瓯名山之九仙山的民间传说